首頁 > 產業 > 正文

大通集團面臨資金緊張困局 持地方銀行股權過高或涉嫌違規

2020-09-27 22:02:09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惠凱

大通集團目前正面臨資金面緊張困局,所持上市公司股權基本處于質押狀態。為破局,自2018年底以來,公司已陸續轉讓數家上市公司股權。在大通投資的項目中,其不僅因持地方銀行股權過高而涉嫌違規,且所投的幾家擬IPO項目也進展緩慢。

進入2020年,民企資本派系的敗退仍在上演,這其中就包括了由天津知名高校的部分青年教師發起創立的民營股份制產業集團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通集團”)。2018年以來,大通集團持續甩賣手中所持紅日藥業等2家上市公司股權,近期旗下公司又在積極減持盛和資源股份。公開信息顯示,大通集團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基本處于質押狀態。

除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大通集團還持有不少銀行股權,如山西堯都農商行、稠州銀行等,其持有的山西堯都農商行股權很可能涉嫌信披疏漏、隱瞞持股比例事項。此外,大通集團還持有天津力神電池的部分股份,而力神電池曾一度被視為和寧德、比亞迪同一梯隊的動力電池企業。

《紅周刊》記者獲悉,大通集團所持有的上述公司股權目前均有轉讓意向。

大通集團甩賣上市公司股權

“河北鋼鐵大王”接盤被套

大通集團官網顯示,大通集團在實際控制人李占通的帶領下,經過二十余年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集醫療大健康、康養文旅、礦產資源、清潔能源、創新投資五大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今年9月中旬,紅日藥業的一則關于5%以上股東股份凍結公告暴露了大通集團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其所持有本公司的股份被司法凍結,并已取得法院解除相關股權凍結的裁定書,正在辦理解除凍結手續。”公告內容顯示,大通集團被凍結股權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7.84%,占其所持股份的100%。

大通集團旗下主要有兩家上市公司:紅日藥業和一家地方燃氣上市公司,相比之下,紅日藥業顯得更為重要,其最新總市值約為180億元,遠高于后者不足20億元的總市值。紅日藥業是于2009年登陸創業板的,大通集團為其當時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7%,直到2018年底前后,大通集團才選擇將大部分股權轉讓給興城集團,就此退居紅日藥業前十大股東第三位,持股9.74%。此后,大通集團還對紅日藥業股份做了進一步減持,截至今年9月22日,其持股比例已降至7.59%。

就在大通集團于2018年轉讓紅日藥業股權的同時,其還讓出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位置。該地方燃氣上市公司是在2006年被大通集團入主的,當時其持股占該燃氣公司總股本的40%以上。資料顯示,2018年10月,大通集團將所持燃氣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64%股權以10億元對價轉讓給了北京頂信瑞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每股成本9.41元。天眼查APP顯示,頂信瑞通科技的實控人為丁立國,其為河北知名民企德龍鋼鐵的董事長。2019年時,德龍鋼鐵因重組陷入困境的渤海鋼鐵一舉成名。但在接盤大通集團股權一事上,以燃氣上市公司目前5元左右的股價看,當初的高價收購很可能有些得不償失。

據公告,在兩次股權轉讓后,大通集團共套現23億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大通集團在近幾年頻頻甩賣上市公司股權呢?

《紅周刊》記者獲悉,至少在2017年時,大通集團還在積極擴張中,彼時還入股了稠州銀行等企業,然而隨著二級市場風向的急轉,大通集團所質押的股票在股市下跌中爆倉風險浮現。前述燃氣上市公司2018年2月初的一份緊急停牌公告坦承,“控股股東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通集團”)數筆質押的公司股票低于平倉線。”其后,時任董事長的李占通又公開號召全體員工增持股票,凡在限定時間前買入股票的員工,如出現虧損,則由李占通個人全額補償;如產生收益,則歸員工所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舉措并未能阻止股價繼續下跌趨勢。

Wind顯示,目前大通集團所持有的兩家上市公司股權有90%以上處于質押狀態,而且據裁判文書網等信息,進入2020年后,大通集團和其實控人李占通作為被告,被牽扯進多宗民間借貸糾紛和金融借款糾紛中,而原告機構中就有撫順銀行等。

9月12日,紅日藥業公告稱,第三大股東大通集團所持有的全部股權已于9月9日因合同糾紛被山西省臨汾中院采取司法凍結措施(此后不久又很快解除凍結)。9月23日,紅日藥業再次公告稱,大通集團自今年7月~9月累計減持了公司2.2%股份。

除了減持紅日藥業股權,大通集團旗下的天津鑫澤通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伙)也在近日減持盛和資源股份,減持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0.44%。

旗下三板公司回主板市場遙遙無期

所持地方銀行股權比例過高涉嫌違規

除了持有上述上市公司股權,大通集團也在三板市場有所布局。三板公司大通5的前身為*ST南華,其于1996年上市,后因大股東占用巨額資金等問題而導致被退市至三板市場。據Wind披露,公司大股東為天津大通新天投資有限公司,后者為大通集團全資子公司。

2015年12月,大通5(彼時改名為"匯集1")公告稱,擬由大通集團將全資子公司大通新天所持的天津大通礦業投資公司50%股權等資產和現金捐贈給公司。公告還披露,大通集團將把匯集實業作為其礦業資產整合平臺,“保證匯集股份2016年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2000萬元,使匯集股份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爭取盡早實現重新上市”。其后,匯集股份便一直停牌至今,至如今仍未能如愿上市。最新消息是,公司2019年報被永拓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意見。《紅周刊》記者發現,大通集團手下有員工于今年通過多種方式發布消息稱,“我司40002×主板退市公司,尋找優質標的和資金一起尋求恢復上市”,言下之意是招募合作伙伴運作大通5重新上市事宜。

天眼查APP披露,大通集團的諸多金融資產包括了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大通融匯租賃有限公司、山西堯都農商行、稠州銀行等。其中,所持有的山西堯都農商行的股權備受爭議。今年一則案號為(2020)津03執273號的法院公告顯示,大通集團、實控人李占通,天津集睿科技、控股股東勤聯商貿,天津濱海新天投資有限公司、天津新天投資等被列為被執行人,而上述企業向上穿透后的股東為李占通、石璐瑞、張利功等幾位自然人。公開信息顯示,上述幾人之間有著密切的交集,譬如在紅日藥業招股書中,天津大通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曾是李占通,而石璐瑞持有其2%股份。

2016年時,堯都農商行定向募股9.5億股,最終大通集團、天津集睿科技、濱海新天投資均參與此次增資,分別持有9.85%、9.85%、9.09%的股權,為該行前三大股東。按照銀保監會2019年發布的《中小銀行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規定,“單個境內非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商行股本總額的10%。”而這三個企業之間存在的或有關聯關系,讓人懷疑大通集團穿透后持股已經突破規定要求。

堯都農商行的經營業績表現平平。2019年,堯都農商行總資產為756億元、同比萎縮3.5%,該行全年營收增長10%左右,至23.5億元;凈利潤減少7.6%,僅有6.5億元。對于這一塊“燙手山芋”,《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大通集團正在為手中持有的堯都農商行股權尋求買家。

多個投資標的擬IPO項目進展緩慢

大通集團還持有浙江稠州商業銀行的部分股權。稠州銀行是一家中小型城商行,其業務深耕長三角地區,目前有員工約5000名。該行的股東以浙江民企為主,包括杉杉股份、華西股份的全資子公司華西村資本等。

《紅周刊》記者從大通集團員工李先生處獲得了一份股權轉讓說明書顯示,2017年6月,大通集團通過天津新天投資、北京紅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股稠州銀行,持有近5%的股權。李先生表示,大通集團目前存在轉讓稠州銀行股權的需求。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末,稠州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233.41億元,實現凈利潤16.39億元,每股凈資產5.17元/股。目前來看,大通集團所持有的稠州銀行1.75億股估值超過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稠州銀行早在多年前就已進入A股IPO輔導備案階段,但在2017年時,稠州銀行終止了輔導。不過,華西股份曾在2018年初通過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稱,“稠州銀行IPO目前尚處于籌備階段”。

類似稠州銀行的上市艱難問題還存在于其他投資項目中,如大通集團投資的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也面臨上市困難情況,后者為中電力神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力神電池曾一度被視為和比亞迪、比克、ATL(寧德新能源)同體量的動力電池第一梯隊企業。2018年,*ST嘉陵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向中電力神發行股份,購買其子公司天津力神特種電源科技股份公司85%股份。2019年時,這一重組已經完成,改名后的ST電能第一大股東就為中電力神。目前,力神電池大部分資產尚未上市。

《紅周刊》記者輾轉獲得一份大通集團參股力神電池項目材料,內容顯示,大通集團和渤海證券旗下的渤海匯金資產共同出資成立常州火紅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而常州火紅(有限合伙)又

持有力神電池1.4%的股權。同積極轉讓其他項目一樣,大通集團目前也在為手中持有的力神電池股權尋求買家。

上述材料還顯示,力神電池2018年實現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13%,當年虧損2億元、相比2017年的5.4億元虧幅有明顯收窄,但其總負債則高達85億元。就發展目標來說,力神電池原本計劃在2020年總營收達到170億元。但以目前表現來看,力神與寧德、比亞迪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2018年寧德時代成功上市,其后營收增長迅猛,目前市值已達4600億元,行業龍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新能源車和電池行業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力神電池2018年的出貨量占全市場比例為3%,2019年就降至1.63%。公司原本擬在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或在2021年完成上市,目前來看,時間窗口已經非常短暫。也就在今年9月11日,央企中國誠通宣布,與中國電科集團舉行力神電池股權重組及劃轉協議簽約儀式,中國電科將其持有的力神電池全部股權轉讓給中國誠通。此次重組劃轉既是為貫徹國資委關于央企布局新能源產業的總部署,也有利于力神電池深化改革。此舉很可能意味著力神電池的上市步驟將加快。

大通集團旗下還有不少文旅地產業務,如天津的高檔寫字樓金谷大廈,億豪山水郡度假村等。其官網顯示,文旅地產業務原本希望能整合后、實現輕資產上市,但目前地產相關企業A股上市非常罕見,而在港上市企業則受困于估值過低的現實。

《紅周刊》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大通集團還通過多家私募基金發行融資產品。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北京融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8只產品標題均有“大通”字樣,如“融巢大通醫療產業基金”、“融巢大通股權系列私募基金”等,且基本都在存續期內。以融巢大通股權系列二號私募基金為例,公開信息顯示,其擬募資規模為2億元,收益率為10%~11%。所募資金以股權形式投資于房地產開發。可值得注意的是,在還款來源中,除土地轉讓收入外,大通集團還承擔差額補足義務,且集團實控人李占通承擔無限連帶擔保。

《紅周刊》記者也聯系上一位上述相關私募基金產品的投資者張先生,然而他對于手中持有產品的兌付前景非常擔憂,表示自己正在聯系更多投資人商量對策。


關鍵詞: 大通集團面臨資金緊張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