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朱一旦的靈魂與皮囊

2020-10-20 00:59:21來源:虎嗅網  

作者:闌夕,頭圖來源:@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朱一旦和他的編劇張策的散伙其實挺有意思的,雙方對公口徑一致都強調是和平分手,但是各自都早早的把別扭的心思送給了打探消息的媒體那里。

朱一旦在因為這檔子事兒斷更多日之后自己更了一部視頻,主題是厭倦了當工具人,不想再照著稿子念臺詞,而張策則是一年前就對GQ智族暗示了他和朱總之間近乎韓信和劉邦的關系。

當然了,GQ智族那篇稿子也是拱火拱得飛起,說朱一旦在一次飯局上拍著張策的肩膀說“年輕人不能太早有錢,正值需要奮斗的年紀”——怎么說呢,光是這幅畫面,就很朱一旦——可想而知,這么一個生動真實的橋段,在以痛恨資本家為正確集體記憶的當下輿論里該是多么的刺眼,并迅速劃分階級站隊選擇。

到了今年9月,時尚先生又去采了張策,后者說有很多公司開出高薪來挖他,但都被他拒絕了,因為“還是對朱一旦有感情啊”,可惜天眼查不是這么認為的,披露信息顯示,在今年6月的時候,張策就以過千萬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開設了自己的新公司,也就是說早在那時,他和朱一旦的分手程序就已經寫好了。

當然了,這里沒有任何一個角色值得拿來批判,成年人的生意就是這樣,若是能夠互利,大家就一塊兒干,都覺得吃虧了,那就告別之后各自安好。

作為資產而言,朱一旦還是由朱一旦來持有的,而張策帶走的,是來自創作行業里的大量共情,誰都知道要在內容上支撐那么一個高流量的IP是多么困難和需要付出的事情,而幕后和前臺所能獲得的關注卻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翻翻記錄便不難看出,朱一旦并沒有刻意去把張策“藏”起來的,他強調了很多次來自團隊的貢獻,也把張策推到過臺前去做介紹,但是太陽如果始終掛在天上,月亮總是不太能夠被人注意到的,這種不平等又造成了合作的摩擦。

張策抱怨的事情,包括他和老板一起去參加活動,結果老板有專位,他只能和普通觀眾一起擠看臺,甚至是細節到了朱一旦沒有給他的一條微博點贊,他覺得這是忽視他的工作,而報道分手事件的媒體也幫他點出了最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朱一旦沒有給予張策任何一分錢的股份,這在現代企業治理的激勵體系里是難以想象的,真就這么摳?

△ 朱亙(左)和張策(右)

這也讓人想起當年羅振宇和申音的分家,后來的發展大家都看到了,羅振宇正在鼓搗上市的活兒,而知道申音的人,恐怕現在已經不多了。

離開申音之后,羅振宇開始轉型,不再把親力親為拋頭露面錄制視頻當成唯一的項目,轉頭就去搭建平臺,趕上了知識付費的一波風口,這種先例有大概率也會在朱一旦那邊重演,清洗托派痕跡,樹立新的核心,唯一的問題在于,羅振宇這么做成了,不見得朱一旦也能成,已經有稿子的標題都寫好了:離開張策以后,朱一旦的視頻沒內味了。

在中美兩國,基于社交媒體和網紅營業的MCN市場都空前火爆,但是相比之下,MCN機構的估值卻不太行,這還是一個老問題,那就是怎么錨定MCN的價值,或者說它所掌控的資產究竟真的是它的嗎?

就像《黑袍糾察隊》第二季開頭,祖國人去找沃特集團那個長得跟奧巴馬一毛一樣的老板叫(撒)板(嬌),威脅說你要不尊重老子,說不定老子就要跳槽咧,但是奧巴馬根本就不care,說你他喵的只是公司的流水線產品之一,沃特集團本質上是一家制藥公司,五號化合物的配方才是咱們的核心資產,你算個屁啊滾下樓吃奶去。

MCN公司的尷尬之處則是它們是沒有五號化合物這個東東的,花大力氣培養出來一個網紅之后,一旦利益分配談崩,網紅是隨時可以跑路單干的,你又沒法把人綁起來,甚至是對于“捧紅”這件成本的追究,兩邊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到底是得益于歷史的進程還是個人的奮斗,其實是說不清的。

所以鐵打的網紅、流水的MCN,前者可以自己把MCN的活兒也給做了,把主賬號作為一個孵化器,但是MCN是打造不出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網紅角色的,因為人都長了腳,一言不合是會走的。

巴菲特有一年在致股東信里講過一個投資邏輯:“如果一個生意要依靠一位超級明星才能產生好成效,那這個生意本身不會被認為是好生意。一家在你們地區首席腦外科醫生領導下的醫療合伙公司,可能有著令人高興的可觀的、不斷增長的利潤,但這對于它的將來并不意味著任何東西。隨著外科醫生的離去,合伙公司的壁壘也一起消失。然而,你卻可以肯定梅奧診所(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的成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雖然你根本不知道它的CEO叫什么名字。”

像是李佳琦這樣,從走紅到現在一直能和經紀公司處在蜜月期的,反而極其罕見,但這也一定建立在“給得夠多”這個前提之上,交叉持股更是少不了。

那么回到朱一旦和張策這邊,還是基于演員和導演誰的功勞更大這個分歧,在成熟的影視行業,這本來甚至都不會構成一個問題,但短視頻還是一條新賽道,許多常識尚未確立,而勞資關系的結束,未嘗不是各自所求的解脫。

關鍵詞: 朱一旦的靈魂與皮囊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