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易會滿:構建更成熟更定型基礎制度體系

2020-10-22 04:31:05來源:證券時報  

在昨日召開的2020金融街(行情000402,診股)論壇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臺精選層公司轉板上市相關規則,推動優化第三支柱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培育和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意愿和能力。

易會滿指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是促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主題主線,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治本之策,是科學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體系,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既有利于把“不該管的”堅決放權于市場,也有利于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從而實現市場生態的良性循環。

易會滿表示,加強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要體現對市場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彰顯有利于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則,不能左右搖擺,不能“翻燒餅”。同時,基礎制度也要兼具基本穩定和與時俱進,隨著市場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易會滿強調,要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一是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證監會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按照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完善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健全發行承銷機制;打造權責清晰、標準統一、透明高效的發行審核注冊機制。積極穩妥優化交易結算制度,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優化融資融券和轉融通制度,穩步推進貨銀對付(DVP)結算制度改革。完善常態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

二是完善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強化直接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完善各市場板塊的差異化定位和相關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臺精選層公司轉板上市相關規則,提升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完善私募基金差異化監管和風險防范制度,發揮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創新創業的積極作用。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公募REITs試點范圍,積極穩妥推進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創新。

三是優化推動各類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為契機,會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和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實現大的躍升。健全促進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與防范風險適度相容的內生機制,鼓勵和支持業務、產品、服務、組織和技術創新,完善行業機構做優做強的配套措施,推動發展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完善審計、評估、法律服務、資信評級規則體系,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構建權責匹配的資本市場中介體系。

四是加強投資端制度建設。在加快融資端改革的同時,協同推進投資端改革。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完善投資顧問業務規則,著力提升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專業能力;推動優化第三支柱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完善權益投資的會計、業績評價和激勵機制等制度安排,培育和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意愿和能力。加快推動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完善投資者權利行使、保障和救濟的制度機制,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文化。

五是健全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制度。積極做好刑法修改、期貨法立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出臺的配合工作,推動制定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交易的行政法規,逐步構建符合資本市場發展規律的法律法規體系,推動完善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監管執法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六是穩步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內在要求。證監會將研究逐步統一、簡化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拓展交易所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寬商品和股指期貨期權品種開放范圍和路徑。加強跨境審計和國際監管執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關鍵詞: 易會滿 基礎制度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