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中國股票影響與日俱增 高盛:該談一談單獨設立市場板塊的事情了

2021-11-30 23:11:06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對于亞洲市場的國際投資者來說,早已熟悉“亞洲市場(除日本)”這樣的投資標的。這里并不是對日本有歧視,反倒是因為數十年前日本市場相較于亞洲同僚過于龐大,需要單獨對待。而到了今天,有關中國大陸市場是否已經大到值得成為獨立市場板塊,也成為投行們討論的焦點。

高盛研究部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慕天輝 (Timothy Moe) 、投資組合策略師Sunil Koul等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也對中國大陸成為獨立市場板塊的構想以及潛在的作用進行了描述。

拆分背景:中國大陸市場近年來高速增長

根據MSCI的數據,近五年來中國大陸股票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已經實現翻倍,預計未來五年有望從目前的三分之一繼續上升至超過40%。除了比重大外,高盛分析師也指出,中國指數與新興市場(除中國大陸)指數兩者也存在較為顯著的基本面差異,這樣的拆分也能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差異化投資。

高盛指出,兩個指數的差異非常清晰,在預設的MSCI新興市場(除中國大陸)指數中,占比最高的板塊是硬件制造和半導體(23.8%),而中國指數中消費零售(27.2%)和互聯網/媒體&娛樂(18%)占了大頭。

(來源:高盛)

除了成分股構成外,這兩個標的受外部宏觀因素影響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舉例來說,在過去十年里,新興市場股票與中國經濟增速的相關性和敏感性出現較大的變化,與MSCI中國指數或滬深300指數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同時,新興市場(除中國大陸)的股票也兼具高成長、(相對)低估值、國際投資者倉位輕等特點,單獨分列后也能幫助資產組合管理者更精確地管理投資策略。

(來源:高盛)

前車之鑒:分列后兩大標的都能迎來資金流入

正如前文所述,日本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先例。在2001年1月時,MSCI正式堆出亞洲(除日本)指數,當時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日本市場占據MSCI亞洲指數的權重達到73%。當時投資者雖然迫切需要一個多元化的指數,但也擔心分拆后會出現爭奪資金流的現象。

高盛綜合數據表示,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出現,拆分后,日本與亞洲(除中國大陸,因為并沒有確切交易所數據)整體皆持續累積資金凈流入,比例大致穩定在60%/40%。

(來源:高盛)

從資金流向來看,分拆指數后投資者自己會考慮各個市場的特點進行投資。整體來看,高盛預期兩個指數能夠共存并吸引外國投資者的興趣,前提當然是市場背后基本面的吸引力持續存在。

關鍵詞: 中國股票影響與日俱增 高盛:該談一談單獨設立市場板塊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