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興證宏觀:如何看待當前降準預期的演繹?

2021-12-04 17:11:08來源:金融界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3日視頻會見IMF總裁時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從降準表述到落地有多遠?從2017年以來的歷次降準情況看,每一次降準之前,國務院層面都會通過國常會、政策文件、總理講話等形式,進行相關部署。從國務院相關會議部署或者在相關場合提及降準,到央行宣布降準大多數時候時間間隔在2-9天,到降準落地實施的時間,約在2周左右。但偶爾也有例外情況,如2020年6月17日的國常會和2019年7月2日的達沃斯論壇,提及降準但并未快速操作。從降準時間點看,歲末金融機構面臨資金跨季,企業資金需求也有所上升,2018、2019年歲末均有降準落地,本次臨近歲末,降準溝通再現,市場降準預期也隨之上升。

后續如有降準,主要或是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就本次關于降準的相關提法來看,適時降準,是為了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這與11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形勢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的會議精神也一致,會議上提出,國內外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強化“六穩”“六保”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落實好歲末年初籌劃的跨周期調節舉措,……推動經濟在爬坡過坎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后續如有降準落地,或主要是為了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對沖操作。

中長期來看,在付息壓力和經濟下行壓力下,貨幣偏寬松或是大勢所趨。我們在2022年年度宏觀報告《新“新常態”》中分析,考慮到2022年經濟增長中樞面臨下行壓力,加之宏觀杠桿率較高、債務付息壓力加大,債務風險化解過程中,也需要利率下行緩解債務付息壓力,中長期看貨幣政策易松難緊、利率下行或也是大勢所趨。當前國務院層面關于降準的表述,也在給出貨幣政策易松難緊的信號。此外,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疊加歲末市場資金需求上升,跨年前后如有降準,有助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緩解市場資金壓力,也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是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的政策抓手。往后看,2022年上半年,經濟運行仍有下行壓力,債務風險也需持續防范,貨幣政策可能仍有進一步寬松的空間。

資本市場方面,關注利率債交易機會及配置價值,和權益市場結構性亮點。降準預期加強可能提振短期市場情緒,夜盤國債利率出現下行,A50期貨出現上漲,未來繼續關注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長期看,如我們在2022年年度宏觀報告《新“新常態”》中所分析,債券方面,雖然寬信用預期可能帶來擾動,但債務風險化解過程中,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利率債有較好的長期配置價值;權益市場方面,中長期看,經濟增長中樞雖有下移,但新“新常態”下經濟轉型“顆粒度”提升也孕育結構性亮點,包括“新”上游(政策調整下的利潤傾斜),“新”基建(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雙碳”),“新”消費(消費空間釋放),“新”融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

風險提示:經濟下行風險,疫情不確定性風險。

關鍵詞: 降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