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PANGAIA」:玩得一手好時尚,其實是個材料科學家

2021-12-10 09:41:10來源:創業邦  

“周一穿上活力橙,周二套著孔雀綠,周三換成牛仔衣,周四蹬雙小白鞋,周五和周末就把墨鏡焊在臉上吧。”你興奮地在腦海里計劃著。

每每被問起這些亮眼又舒適的穿搭,你都會一臉自豪地回答:“衛衣是用香蕉和菠蘿做的,小白鞋是葡萄皮,墨鏡是二氧化碳。”

活脫脫像個要拯救世界的超人,啊不,時尚的環保愛好者。

隨后習慣性地再添一句,這些都來自于你最愛的牌子——PANGAIA。

環保的時尚者?時尚的環保者!

鮮少有服飾品牌會以“拯救環境”為使命,會視材料科學家為團隊最重要的成員,會單獨設立一個獎學金計劃,鼓勵夢想家和實干家突破科學技術障礙,改變當下。

所以,正如PANGAIA自己所說的那樣,它其實是個披著時尚品牌外衣的材料科學公司。

又一家玩轉“純素”“可回收”概念的時尚公司么?是,又不是。

快時尚縱橫的當下,將光鮮亮麗的服裝業與環境污染大頭劃等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全球每年約有20%的水污染都來自紡織行業。該行業的碳排放量更是直接超過國際航班和海運的排放量總和。麥肯錫的研究表明,整個服裝業2018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已達到21億公噸,約占全球總量的4%,相當于法國、德國和英國的排放總和。而人們悄然改變的購物心理和習慣也無疑會加速這些數據的更新。

細品下來,供應和需求皆產生污染,但最主要的“污染制造者”還是衣服面料本身。所以很快,改變原材料成了行業新老玩家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純素”“可回收”等概念也逐漸風靡整個時尚圈。

創立于2018年的PANGAIA便扎根其中,不定期推出環保材料制成的潮流服飾。但不同于其他參與者,它從一開始就自我定位為材料科學公司,而非時尚服飾品牌。

“我們為生活中任一場景、任一需求設計產出。最大化利用可回收材料和創新技術打造日常用品。” PANGAIA明確表示。服飾更像是材料產品的主要載體,一個時髦的外包裝。

除了在媒體報道里反復地解釋強調,PANGAIA環保者的身份在其官網設計中也可瞥見一二。

首頁鋪滿各類前衛時髦的衣物,這點倒和其他品牌的網站相同,但點擊詳情購買時,展示圖片旁不再只有尺寸及件數的選擇,還出現了材料工藝的講解,也可以直接進入專門的“科學”版塊,里面介紹了幾十個大類,幾百種小類的創新面料。公司甚至不得不為這些數量還在增加的工藝建立詞匯表,方便需要的消費者搜索查看。

而除了創新技術,PANGAIA還為環保相關的捐贈項目、人物采訪和科普文章騰出了位置,努力打造出一個綠色科學的購物氛圍。

就是這樣一家指針看似偏向環保的公司要以潮流服飾示眾。很難不讓人懷疑:真的會符合大眾審美么?真的會有人消費么?

要知道,沒有人愿意花錢買一堆環保的破布回家——另一種污染浪費。

事實是PANGAIA早先推出的“植物染料”系列上線僅15分鐘就宣告售罄,之后推出的“大地色”系列和“心情”系列也廣受好評。值得一提的是,PANGAIA的產品不僅銷路暢通,其“高質量”“高顏值”更在海外平臺引起了熱議,連Justin Bieber、Kourtney Kardashian等明星也自愿化身為其品牌“代言人”。

可以說,PANGAIA不僅找準了環保材料的跑道,還精準把控了時尚服飾的角度。換句話講,抓人眼球的時尚設計,捕獲人心的環保體驗,PANGAIA學得透徹,也做得踏實。

春夏秋冬,從頭到腳的環保單品

運用多種環保材料和工藝技術,創新各類服飾的外觀、質感和功能并不容易,因此PANGAIA推出新品的速度不算快。但對比其他環保時尚品牌,專研材料的它可以說占據了技術優勢,自然而然就占據了單品類目多的優勢——從短袖到羽絨服,從墨鏡到鞋子。

PANGAIA一開始便選擇了從應用場景最豐富的T恤入手,將柔軟且吸濕性強的海藻顆粒嵌入天然植物纖維萊賽爾中,再與經GOTS(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認證的有機棉組合制成。無論是提取海藻顆粒還是制造萊賽爾纖維,團隊皆采取了環保溫和的工藝手段,最大程度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污染。

此外,每件衣服還會經過“天然抗菌劑”薄荷油的加工處理,幫助衣物維持長時間的潔凈狀態,從而減少消費者的洗滌次數,減少消費端的用水量。

盡管這款由60%海藻纖維和40%有機棉混合而成的織品已經屬于可生物降解材料,但PANGAIA團隊并不滿意,他們的目標不是較環保的混紡棉織物,而是更環保的100%海藻纖維制品。

經過不斷的研究測試,據PANGAIA官方消息稱,海藻纖維與有機棉含量占比8:2的版本已投入生產,而純海藻纖維的T恤也已完成實驗。

如果說干爽短袖是淺嘗,是初試,那么對質感、功能要求都更上一層臺階的羽絨服則是PANGAIA對這杯環保時尚酒的深酌,是公司最具顛覆性的杰作。

深究羽絨服以往的兩種材質:動物羽毛和合成羽毛。前者意味著反復折磨動物,后者既荼毒環境又缺乏優秀的保溫性,哪一種的生產使用都會令人蹙額。但無奈于譴責歸譴責,羽絨服依舊屬于每家每戶必備單品。

面對亟待解決卻又空白一片的試卷,PANGAIA決定從零做起,最終也給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分答案——FLWRDWN。

這是一個由花瓣、生物聚合物(玉米制成)和氣凝膠混合而成的純素填充材料。

據PANGAIA官網介紹,松軟的花瓣來自于生物棲息地的野花,其生長過程中不存在殺蟲劑和人工灌溉的參與。研發團隊向其中添加可堆肥的生物聚合物后,兩者作用產熱,使面料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而公司首創的可生物降解氣凝膠則可以極大提高面料的韌度,提高衣物整體的耐用性。

蓬松、溫暖以及環保的冬衣里不再有“殺害”和“污染”,只有野花爛漫,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自主創新材料,PANGAIA也長期與各色科學公司合作,共同推出環保單品,例如剛結束預售的二氧化碳墨鏡。

作為合作對象,專注于碳轉化技術的化學公司Twelve無疑是優秀的。雙方共同打造的一系列眼鏡,鏡片皆采用了碳轉化技術。Twelve將二氧化碳、水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結合,生成鏡片所需的聚碳酸酯,避開了原本生產過程中化石燃料的消耗。

“加速氣候行動是全球當務之急,各大品牌努力減少環境足跡并建立可持續供應鏈。”Twel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Nicholas Flanders指出,所以他們很高興能同致力于氣候行動的PANGAIA攜手前進。

此次合作也完全符合PANGAIA一直以來的技術理念——“高科技自然主義”。

“我們希望通過高科技手段,將自然界中所有的廢棄物品轉化為可持續材料。”PANGAIA首席創新官Amanda Parkes解釋道,“我們不希望再看見原材料的過度種植和生產,也不想只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無論是自創的海藻纖維短袖、水果纖維衛衣和花瓣羽絨服,還是合作的二氧化碳墨鏡和葡萄皮小白鞋,都是公司對“高科技自然主義”的堅持,也是在用實際行動表明——PANGAIA想要為這個星球設計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這樣的希冀也被揉進了衣物的時尚外觀中,前衛大膽的顏色來自于植物染料;設計感十足的印花采用了PM 2.5制成的油墨材料,內容也不再是人生格言或愛情詩句,而是衣物原材料的介紹,個性又低調。

公司團隊仍在馬不停蹄地更新著實用又流行的款式,比如緊身的撞色瑜伽服,又比如利落的牛仔衣褲。

PANGAIA確實計劃著承包人們一年四季的衣柜,但事實是什么,它比你想得“還貪心”。

B2C時尚外殼下,一顆B2B的環保材料心

近日,快時尚品牌H&M宣布推出完全不含動物纖維的“Co-Exist Story”系列。長期游離在環保外的快時尚品牌準備打造環保系列,這位瑞典商業街巨頭的新選擇賺足了關注,當然大多是懷疑和擔心。不過,H&M此番也的確下足了功夫,整個系列經由PETA(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認證,產品所用皆為動物友好型面料,其中就出現了FLWRDWN的身影。

PANGAIA打造的花瓣材料藏在該系列的各處,從男女皆宜的羽絨夾克到女士衣裙和手提包以及男士短褲和鞋子。這看似是一場共同創作,但其實不然,這只是一次簡單的交易。

PANGAIA從來就不止服務于個人消費者,精心打造的官網也絕不僅是個B2C獨立站。如果留心觀察,創新技術的介紹頁末尾總會提示:“如果貴公司對該技術感興趣,并希望將其用在您的產品中,請聯系我們。”

作為材料科學公司的PANGAIA實際擁有強大的B2B銷售部門,專注為其他品牌廠商提供環保材料。

Amanda Parkes進入公司前便在時尚科學的道路上摸索了十多年,她發現時尚界的技術研究和制造生產總是在兩座孤島上進行,而隨著環境污染愈發嚴重,兩者的完全隔離已然是個大問題。

PANGAIA下定決心打破兩者間的壁壘,它并不單單想創造專屬于自己的材料產品,賣給有限的消費群體;還想成為一個開源平臺,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再將解決方案售給不同品牌,最后抵達更多更豐富的人群手中。

B2B、B2C的并行實則也歸為PANGAIA對自身的定位——披著時尚品牌外衣的材料科學公司,這是它在行業里脫穎而出的原因。于其他高舉綠色環保的時尚品牌而言,PANGAIA是競爭者,但更應是合作者。

以環保材料為核心,時尚服飾為盔甲的PANGAIA在三年間迅速成長。每次的新品推出都會引發熱議,每件衣服的外觀設計和材料工藝都會迎來好評。其公司隊伍也不斷壯大,研發團隊從原本的12人發展到如今的160多人,實驗室也在歐洲各處落地。

同另一些賽道玩家相比,PANGAIA順利得有些“格格不入”,畢竟“砸不出水花”才是這條道上最常見的風景。有多少人從“堅定入局”到“莫名出局”只是經歷了幾款產品的推出。

就比如在可回收鞋子這一細分領域,新老玩家近幾年已經把環保概念玩出了花,從水果皮到咖啡殘渣,再到海洋垃圾。不過新手大多都無法堅持幾個系列回合,Nike等時尚界資深者倒是繼續著環保系列,可成績下滑得更像是被迫之舉。

新品牌大部分以可靠的材料技術起家,但產品的外觀設計往往慘不忍睹。至于審美在線的老品牌卻又不斷被爆出“虛假環保”的新聞,對待回報率較低的環保系列,態度也一直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甚者在設計上也懶于多花心思。

“時尚與環保并不是選擇題。”道理當然都懂,可或許是對潮流市場的不了解,或許是對環保概念的不上心,又或許品牌們自己也沒發覺,他們總是做著做著就二選了一。

關鍵詞: 「PANGAIA」:玩得一手好時尚 其實是個材料科學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