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今年A股IPO上市數量突破500家!募資總額超過5200億,各創歷史紀錄,百元發行價新股13只

2021-12-20 15:05:09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黃靖斯)訊,在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推動下,2021年A股IPO市場亮點頻出,刷新多項歷史紀錄。

12月16日,隨著物產環能和明月鏡片兩只新股先后敲鐘,今年登陸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大關。星礦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已有504家上市公司IPO“沖A”成功,募資總額達5225.90億元,兩項數據均創下歷史紀錄。

上述504家上市公司平均募資10.37億元,其中近八成募資額不足10億元,有10家公司募資額甚至不足億元。個股方面,中國電信成為二級市場的新晉“巨無霸”,募資額479.04億元為最高;禾邁股份則以557.8元的發行價當選今年、甚至A股史上最高發行價新股。

IPO領域同樣是各券商投行比拼的必爭之地。“三中一華”今年保持領先格局,4家IPO承銷金額總計達2505.70億元,幾乎占據“半壁江山”。中信證券在IPO承銷數量、金額及收入上均毫無懸念問鼎第一;中金公司盡管在IPO承銷量(22家)上不占優勢,但募資能力足以比肩“一哥”中信;民生證券黑馬底色不改,穩穩闖進前10,IPO承銷29家更是躋身前五。

2021年注冊制改革駛入快車道,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對此,券商分析師普遍認為2022年注冊制全面落地可期,利好券商投行、直投、跟投等各項業務。安信證券認為,受益于全面注冊制實施和推動,預計投行業務收入明年有望同比增長15%。

2021年IPO市場幾宗“最”

縱向對比來看,2021年或可以稱得上是A股IPO的募資大年。歷史上A股全年IPO募資總額超過4000億元的僅有4次,分別為2021年(5225.90億元)、2020年(4805.50億元)、2010年(4845.22億元)和2007年(4768.09億元)。

分板塊來看,創業板IPO發行今年表現最為活躍,共迎來190家上市企業,占比接近四成;科創板155家次之,占比超過三成;上證主板和深證主板分別是85、33家。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有41家,除11只新股外,其余30家平移企業均為今年掛牌精選層。

今年上市的504家公司平均募資10.37億元,但長尾效應明顯,近八成募資額不足10億元,有10家公司募資額甚至不足億元。

個股方面,今年8月份回A的中國電信成為今年二級市場的新晉“巨無霸”,募資額為479.04億元,在歷年IPO項目中排名第7。排在第2的是首家“三地上市”明星藥企百濟神州,募資額為254.84億元。三峽能源緊隨其后,募資227.13億元成中國電力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IPO。

今年前10大IPO項目還包括:滬農商行(85.84億元)、和輝光電(81.72億元)、時代電氣(75.55億元)、大全能源(64.47億元)、禾邁股份(55.78億元)、義翹神州(49.80億元)、天能股份(48.73億元)。

從發行價格來看,今年百元新股13只,禾邁股份557.8元毫無疑問當選發行價格最高新股,同時也是A股史上發行價格之最。中一簽需繳款27.9萬元,網上投資者的棄購數量65.14萬股,棄購金額達3.63億元,禾邁股份最近的打新動態備受關注。

義翹神州發行價為292.92元,是今年第二、史上第三高價新股,此前曾因“抗疫”概念大受追捧。發行價排名第3的百濟神州(192.60元)此前也一度被認為是“大肉簽”,但上市首日未能避免破發尷尬。

今年發行價排名前10的新股還有:達瑞電子(168.00元)、中望軟件(150.50元)、普冉股份(148.90元)、芯導科技(134.81元)、極米科技(133.73元)、奧泰生物(133.67元)和尤安設計(120.80元)。

募資優勢凸顯,“三中一華”奪得半壁江山

2021年各券商投行IPO江湖比拼火藥味漸濃。 “三中一華”繼續保持領先格局,4家IPO承銷金額總和達2505.70億元,幾乎占據今年IPO募資額(5225.90億元)的“半壁江山”。中信證券在IPO承銷數量、金額及收入上均毫無懸念問鼎第一;中金公司盡管在IPO承銷量上不占優勢,但募資能力足以比肩“一哥”中信;民生證券黑馬底色不改,穩穩闖進前10,憑29家IPO承銷家數甚至躋身前五。

IPO承銷數量上,中信證券遙遙領先,以67家IPO承銷家數的絕對優勢問鼎第一;中信建投(41家)、海通證券(34家)、華泰聯合(32家)、民生證券(29家)分列第二至第五。IPO承銷數量排名前10的還有:國泰君安(22家)、中金公司(22家)、安信證券(21家)、招商證券(20家)、國信證券(17家)。“三中一華”中,中金公司保薦的IPO家數為僅22家,無緣前五;肩部的安信證券今年來在投行端持續發力,IPO承銷數量21家排名第8,甚至領先于部分頭部券商。

首發募資金額方面,“三中一華”的頭部優勢凸顯并包攬前4名,不過中間也出現了明顯斷層。中信證券IPO募資金額828.75億元位居榜首,以個位數微弱優勢領先于第二名中金公司的821.02億元。中信建投(493.51億元)和華泰聯合(362.42億元)分列第三、第四名,與前兩名差距明顯。

IPO募集資金Top10的券商還包括:海通證券(293.68億元)、國泰君安(247.94億元)、招商證券(165.84億元)、民生證券(152.17億元)、國信證券(134.88億元)、東方投行(130.25億元)。

賺錢能力上,“三中一華”繼續領先,IPO承銷收入Top10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41.43億元)、中信建投(24.28億元)、中金公司(23.68億元)、華泰聯合(23.40億元)、海通證券(19.37億元)、國泰君安(14.22億元)、民生證券(13.55億元)、招商證券(11.77億元)、國信證券(10.06億元)和國金證券(9.65億元)。

全面注冊制落地在即,利好券商大投行業務

受益于注冊制改革的實施和推動,今年來A股IPO的發行節奏較往年明顯加快,不妨通過一組數據看注冊制對IPO發行的直接影響。2019年是注冊制元年,當年A股IPO募資金額達2532.48億元,較2018年(1378.15億元)接近翻倍。隨后A股市場IPO募資金額逐年走高,隨著創業板注冊制落地,2020年A股IPO融資金額達4805.50億元,同比也幾乎翻倍。

2021年注冊制改革駛入快車道,2月深主板與中小板合并,11月北交所正式運行,已為全面注冊制打下堅實基礎。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對此,券商分析師普遍認為2022年注冊制全面落地可期,而券商投行、直投、跟投等各項業務都將受益。

安信證券認為,全面實行注冊制后IPO有望實現常態化發行,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方面拉動券商投行業務穩步增長,并帶來券商直投、跟投業務機會,另一方面也將帶動資本市場資產端的擴容。受益于全面注冊制實施和推動,預計投行業務收入明年有望同比增長15%。

天風證券非銀團隊認為,券商是資本市場的核心載體,在注冊制全面推進下最為受益。投行業務方面,IPO業務增量涌現下,投行業務更需要資本實力、銷售能力、定價能力,預計業務資源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投行業務作為機構業務的流量入口,推動機構業務的強者恒強。

開源證券非銀團隊表示,這將利好券商各項業務,且頭部券商更加受益。注冊制改革將帶來資本市場擴容,利好券商各項業務,頭部券商在IPO、機構業務、直投和跟投業務方面優勢更加突出,綜合競爭力較強,更加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

浙商證券非銀觀點稱,全面注冊制有利于提高發行效率,提升直接融資占比,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業績增量。注冊制改革對券商的承銷能力、定價能力、銷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經驗豐富、人才儲備充足的頭部券商更加受益,未來投行龍頭將繼續受益于注冊制改革的紅利。

華創證券非銀團隊提到,這是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全面注冊制,預期2022年全面注冊制會加速落地,未來進一步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支持、引導政策可期。對券商而言,投行業務會成為重要業績增量,預期未來以PE/VC+投行資本化的業務模式會更多的帶來業績增量。

關鍵詞: 今年A股IPO上市數量突破500家!募資總額超過5200億 各創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