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出臺 構建“一軸三帶四區”空間格局

2021-12-28 13:40:05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解讀《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

共建合作園區 實現 1+1>2

隨著《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出臺,川渝兩地“十四五”時期農業合作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有了清晰路線圖。

川渝地域相接、氣候相近、農業主導產業相似,農業帶如何布局?重點任務有哪些?兩地如何從競爭走向合作,發揮1+1>2效應?近日,兩地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看布局“一軸三帶四區”體現川渝特色

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的規劃范圍包括重慶市中心城區及萬州、涪陵等29個區(縣),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等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規劃》提出,要構建“一軸三帶四區”空間格局。其中,“一軸”即建設成渝主軸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帶”包括沿長江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沿嘉陵江現代高效特色農業轉型發展示范帶、渝遂綿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四區”包括重慶主城都市區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渝東北川東北現代農業統籌發展示范區、川南渝西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這一布局既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和布局,也綜合考慮兩地農業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潛力。”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與農業園區處副處長孫先勇介紹,農業帶建設重點要將沿線、沿江、沿界毗鄰地區串聯起來,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并能在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的基礎上,實現產業共生、品牌共興。

從建設方向看,《規劃》充分體現了成渝特色。“現代、高效、特色精準定位了農業帶的發展方向。糧油、生豬、柑橘就是兩地優勢特色產業。”省農科院院長牟錦毅說,內江隆昌市與重慶榮昌區共建的“雙昌”合作園,就立足糧油和生豬產業,打造現代畜牧業高地。柑橘方面,《規劃》已明確,要加強川渝毗鄰地區檸檬產業區域合作,打造安岳潼南大足優質檸檬產業區。

看任務共建合作園區 打破行政區劃壁壘

雖然優勢特色明顯,但兩地農業高質量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仍處于緊平衡狀態,農產品相對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問題交替出現,農業產業特而不優等問題突出。”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指出。

《規劃》明確了7個方面35項重點任務。“重點任務可分為兩類,一是國家任務,二是合作事項。”孫先勇介紹,農業帶建設首先要承載國家任務,因此頭兩項任務就是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打造國家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

合作事項方面,則以園區為載體,探索跨行政區域的農業合作新機制、新模式,不僅要共建“國字號”示范區,還要在合作園區上進行探索。

據悉,園區共建的跨省合作已開始。今年6月初,作為特色農業帶的“先手棋”,川渝兩省市已明確,整合、構建3個跨省農業合作園區,包括達州市開江縣和重慶市梁平縣(稻漁園區)、內江市隆昌市和重慶榮昌區(生豬和糧油園區)、資陽市安岳縣與重慶大足區(糧食和中藥材園區),探索涉農產業合作新模式。

“只有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和壁壘,協調兩地的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共同做大做強產業,才能發揮1+1>2的效應。”牟錦毅說。

看保障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和工作專班

為推進規劃實施,《規劃》已明確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健全推進機制、創新合作模式、強化農業執法保障、加強督促考核等。農業農村部、四川省政府、重慶市政府將建立部省市共建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聯席會議機制,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工作推進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共建相關重大問題。川渝兩省市分管領導牽頭,原則上每半年舉行一次協調會議,落實部省市聯席會議安排部署。

兩地還將共同制定農業帶建設年度任務清單,推進農業帶建設事項化、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并將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年度考核。“政府做規劃,市場唱主角。”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創新合作模式方面,兩地將共同組建農業投資公司,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籌集建設資金,統籌用于區域內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發展規劃處副處長余協中介紹,在園區協同管理方面,正探索成立由兩地區縣分管領導擔任雙組長的合作示范園區聯合領導小組,同時組建合作園區管委會,主抓園區規劃和產業發展。

關鍵詞: 特色農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