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上海鋼聯起訴供應商將“擴圍” “刷單”模式遭曝光

2020-09-27 22:02:11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王飛

近期,上海鋼聯與8家上游供應商的訴訟案件正式開庭審理,涉訴金額逾6500萬元。據知情人透露,上海鋼聯還將向第二批20多家供應商發起訴訟,前后兩批訴訟總涉案金額近億元。

上海鋼聯起訴部分供應商——張家港古弘商貿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花萬里供應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和張家港萊昂德商貿有限公司等8家上游供應商未按合同約定向公司交付貨物,進而要求這些供應商按合同約定交付貨物或退還貨款的糾紛案件,目前已經進入法庭審理環節。

按照上海鋼聯半年報(更新前)介紹,以上糾紛涉案總金額為6501.02萬元,期后涉及金額為5964.5萬元。涉事其中的上海某供應商向《紅周刊》記者證實,以上案件剛剛開始法庭審理,而上海鋼聯還將起訴更多供應商,涉案金額兩三千萬元。

據上述人士介紹,這些供應商與上海鋼聯旗下的鋼銀電商的合作模式,存在“某寶”式的“刷單”情形,即在幫鋼銀電商做多交易量的同時,供應商也可以賺點“小錢”。但因為7月有些鋼貿商跑路進而帶來了壞賬,現在鋼聯要求供應商承擔風險和損失,顯然是不合理的。

第一批涉案金額逾6500萬元

兩批案件涉案金額近億元

目前的糾紛源自7月華東鋼貿圈爆雷事件。7月份,鋼材價格的持續上漲致使“期限套利”交易風險上升,作為上游供應商的上海能升貿易有限公司、上海程瑾實業有限公司、江蘇拓志貿易有限公司和上海彤諾貿易有限公司“爆雷”并接連“跑路”。據江蘇某鋼貿商此前向《紅周刊》記者透露,鋼銀電商與這四家公司均有直接或間接的合作,其中,鋼銀電商是通過中間代理商與江蘇拓志貿易有限公司交易。

之后,上海鋼聯在2020年半年報(更新前)披露,公司分別在8月7日和8月11日起訴了張家港古弘商貿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花萬里供應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和張家港萊昂德商貿有限公司等8家上游供應商,要求上述供應商按照合同約定交付貨物或退還貨款。這些訴訟案涉及總金額達6501.02萬元,期后涉及金額為5964.5萬元。據《紅周刊》記者測算,若上海鋼聯無法勝訴,訴訟損失占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的64%左右。

不過,記者注意到,上海鋼聯在9月17日更新了2020年半年報,刪除了以上訴訟案內容。而準備新三板精選層掛牌的鋼銀電商則保留了相關內容。

《紅周刊》記者向其中一家上游供應商求證此事,對方表示,以上8家上游供應商確實已收到法院傳票,并且銀行賬戶均被凍結。該人士解釋稱,上海鋼聯訴訟涉及的金額不應全部由供應商承擔。他說:“我們只是擔任中間商的角色,鋼銀電商將貨款打給我們,然后8家供應商再將這筆錢打給江蘇拓志貿易有限公司這類的貿易商,無實物交割。并且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全程是鋼銀電商的業務員‘統籌’。對于江蘇拓志貿易有限公司這類的貿易商我們都不認識,都是鋼銀電商的業務員指定的,至于下游的采購商我們也沒聽說過。”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鋼銀電商平臺的業務員可以操控后臺交易數據。據其提供的資料顯示(圖1、圖2),他們6月已完成的訂單(訂單號為CS200619X000340568的訂單,該訂單已于8月31日在上海市虹口公證處公證)在近期被平臺修改,“待收款”“待放貨”和“完成”三個進度指標均從完成狀態變更為進行中狀態。其中,“待收款”的“時間戳”消失,“待放貨”和“完成”的“時間戳”保持了原樣。

圖1:8月31日已公證的訂單

圖2:8月31日之后的訂單

該人士還表示,“目前被起訴的8家供應商是第一批‘受牽連’的中間商。第二批涉及的供應商更多,約有20多家,已知供應商的貨款規模至少涉及二三千萬元。”

按該人士透露的數據粗略計算,上海鋼聯和供應商之間的訴訟最終涉案金額近億元。

“刷單”導致爆雷?

鋼銀電商平臺成交量下滑明顯

據以上人士介紹,“我們與鋼銀電商的合作由來已久,大概從2014年就開始了。這跟某寶上的‘刷單’情形類似,在幫鋼銀電商做多交易量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賺取交易過程中的差價。我們每個月會接1000噸左右的單子,每噸鋼材(主要是螺紋鋼)的‘稅前’利潤在10元左右,其中鋼銀電商收取3~4元/噸的交易費,我們需要上繳3元~4元/噸的增值稅,實際利潤大約3元/噸。但現在,鋼銀電商不僅終止了與我們的合作,同時也‘放棄’了很多資質不高的私企,基本上現在只與國企合作。所以,鋼銀電商成交量(現貨)在急速下降。”(見圖3)

圖3:鋼銀電商近一年現貨成交趨勢

圖片來源:鋼銀電商官網

實際上,上海鋼聯的投資者近期也在關注平臺交易量下滑的問題。9月4日,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提問:“最近平臺交易量比最高峰少了3~4成,什么原因?另外,看了幾天,為何公司每天下午4點開始,交易量會突然增加,4點到6點的交易量可以占平臺當天交易量的40%~50%。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存在刷單的情況?”

上海鋼聯答復稱,“現階段公司正在進一步根據各商家資信情況,制訂更為嚴格的交易制度,積極主動降低了賣場的交易額度,平臺交易量在八月份出現明顯下降,近期已逐步回升。同時,鋼銀電商平臺每天下午4點到6點交易量放大,是平臺用戶歷史形成的一種交易習慣。公司從事鋼鐵行業電子商務服務,全面參與和客戶與商家的交易,公司與客戶和商家的交易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平臺交易不存在刷單行為,并且公司明令禁止一切刷單行為,一旦發現,立即查封賬戶,涉事交易員當即開除。”

但上述人士認為,這恰恰是鋼銀電商本身在主導“刷單”,而不是供應商。

還有投資者在9月11日對上海鋼聯的風控體系提出了質疑:“平臺交易量下滑如此厲害,是否意味著公司的風控體系出現了問題?目前供應商履約的風險是否還有新增的可能?”對此,上海鋼聯答復稱,“近幾年公司業務穩定增長,風控正常有序,而且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風控體系的建設,未來也將更加注重業務流程中的關鍵節點和風險要素,加大風險管控力度,包括但不限于對各商家資信情況的審核、制訂更為嚴格的交易制度和加強對物流運輸業務節點的管控等配套措施。”

然而,“跑路”的江蘇拓志,就難以被界定為正規貿易商。據天眼查APP顯示,江蘇拓志貿易有限公司是去年9月24日成立的,注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資本為“-”。但戲劇性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江蘇拓志在去年獲評為上海鋼聯的優秀供應商。

在最近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金屬板材產業鏈年會”上,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發表致辭時表示,“在‘交易+供應鏈服務’板塊,上海鋼聯通過構建并不斷優化交易結算、供應鏈金融、倉儲加工、物流配送以及數據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閉環,目前管理了超5000個倉庫,但交易平臺承擔了較大的風險,前面賣場“跑路”事件,風控出現了小插曲,此事恰恰證明了平臺服務的價值,交易損失全部由平臺承擔。”

上述人士指出,鋼銀電商的一些產品本身存在交易漏洞,以“訂單融”業務為例,該業務的交易模式是下游采購商支付20%的貨款給鋼銀電商,鋼銀電商則會將100%的貨款打給上游供應商。“若一個公司有兩個‘抬頭’(一個老板名下有兩個公司),一個作為下游,一個作為上游,那么上游‘跑路’后,損失只能由鋼銀電商承擔。”

作為新三板“營收王”

鋼銀電商毛利率持續跑輸同業

與此同時,鋼銀電商2020年中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7.99億元,為新三板所有公司的“營收王”。而這并不是鋼銀電商首次獲得“營收王”的稱號,近三年的主要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中報、2018年報、2019年中報和2019年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4.20億元、957.15億元、490.61億元和1221.33億元,在當期新三板所有公司中也均位列第一。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在上述五個報告期內,雖然鋼銀電商的毛利率維持穩定增長,但多數徘徊在0.60%及其以下的低位區間。其中,在2018年中報和年報中,鋼銀電商的毛利率更是分別只有0.47%和0.48%。而反觀同業公司中,即使2020年中報毛利率最低的浙商中拓,也要比同期的鋼銀電商高出0.33個百分點(見附表)。

對此,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在《關于上海鋼銀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精選層掛牌申請文件的審查問詢函》中提出了質疑:請發行人說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選取標準、與發行人的可比程度,在產品結構、客戶構成等方面是否存在明顯差異,說明選取可比公司的原因和合理性,并結合以上情況說明與招股說明書選取的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毛利率顯著偏低的原因。鋼銀電商在《鋼銀電商及中信建投證券關于第一輪問詢的回復》中稱“報告期內,由于公司在產品結構、客戶群體等方面與可比公司(國聯股份、中鋼網和浙商中拓)不完全一致,公司對應產品毛利率水平與可比公司存在一定差異。”

然而,鋼銀電商在回復“說明選取可比公司的原因和合理性”問題時又稱,公司主營業務為鋼鐵行業電子商務服務,通過鋼銀平臺為鋼鐵行業上下游各類型企業提供全方位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上述可比公司部分產品與其產品具有較高相似性。其中,國聯股份去年網上商品交易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87.95%,該業務模式與其相似。(見圖4)

圖4:可比上市公司具體情況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關鍵詞: 上海鋼聯起訴供應商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