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精進電動從“走出去”到“走回來”

2021-01-15 16:13:32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李春蓮

    經歷了過去幾年國內電驅動市場的慘烈廝殺后,本土電驅動企業又開始遭到來自國際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巨頭的夾擊。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注意到,隨著外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加碼,2020年以來,來自日本電產、博世、采埃孚、博格華納等國際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開始不斷提升。

    對此,精進電動董事長余平認為,應對國際Tier-1的唯一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國際Tier-1。

    近日,精進電動回復了科創板上市申請第二輪審核問詢函,涉及生產場地、產能利用率及募集資金運用、訴訟等方面的問題。精進電動表示,相比競爭對手,公司最大的不足是資金實力有限,融資工具單一。

    精進電動此次擬募集資金約20億元,用于中高端電驅動系統研發設計、工藝開發及試驗中心升級等項目,并補充營運資金。

    過去兩三年,余平領導的精進電動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首先,精進電動自2008年創建起,長期作為北美市場的供應商,對北美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形成了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較強的品牌力,以繼續拓展北美的市場;另外,重點突破歐洲市場,讓中國的電驅動產品攻入橫跨歐、美、亞的全球供應鏈。

    GGII獲得的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精進電動的電驅動系統出口報關量超過32000臺,是同比的9倍,而且幾乎全部是對美出口。

    據悉,目前精進電動出口的電驅動系統以油冷系列電機為主,主要配套車型為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旗下的核心品牌克萊斯勒(大捷龍PHEV)和吉普(大指揮官PHEV)。

    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5月份,精進電動曾對外稱,公司在純電動三合一業務方面也在北美市場取得了重大突破——其200kW三合一電驅動總成已經獲得了北美最大乘用車主機廠之一的量產定單,并將于2022年開始對歐洲和美國供貨。

    與國際車企的深度綁定,拿下高端產品項目,讓精進電動在接下來的全球電驅動系統市場角力中擴大份額,也讓其穩居全球電驅動骨干供應商的第一梯隊。

    早期尋路海外

    時間回溯到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快速下滑和“過產能”導致的價格惡戰,使大多數企業毛利急劇下滑,電機和電驅動業務成為了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彼時,回國創業十三年的余平意識到,如果繼續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國內市場無休止的混戰,很有可能無法順利走到電動汽車真正市場化的“春天”。公司必須再次平衡業務,增加國際市場的業務占比。

    正是在此背景下,他選擇將目光再次投向了美國和歐洲。

    選擇美國,是因為熟悉。在精進電動創業早期的產品幾乎全部是對美配套,其第一款量產電機供給的就是當年菲斯克旗下的Karma電動汽車,并很快把業務拓展到了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公司。

    精進電動目前在美國擁有一支出色的技術和管理團隊,實現了在研發、生產到營銷、售后服務等整個價值鏈上與國際標準接軌。

    來自精進電動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間,菲亞特克萊斯勒連續三年成為其前五大客戶,這也讓其成為為數不多真正在海外市場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中國電驅動企業。

    余平認為,能夠快速獲得國際車企的定點和訂單,除了基于對海外市場和車企的了解,更為重要的在于,精進電動在電驅動系統領域綜合的、領先的技術和品質實力。經過多年的研發,精進的技術優勢已經涵蓋了電機本體、減速變速離合、電子電控、功能安全和系統集成。這種綜合性的技術能力,即便和博世、日本電產、博格華納、采埃孚等國際Tier-1企業相比,都不遜色,而且在某些局部具有優勢或特色。

    發力國內市場

    “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走回來”。全球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依然還是在中國。

    2020年9月底的北京車展上,Jeep品牌對外展示了其電動化的產品計劃,作為其首款新能源汽車性,大指揮官PHEV的亮相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廣泛,而這款車型所配套的,就是精進電動給克萊斯勒配套的油冷雙電機系統。

    隨著其進入國內市場,精進也將實現從“走出去”再到“走回來”的戰略。

    拿下國際車企的中高端車型配套,給予精進電動在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接下來的市場拓展中更大的信心。至少說明,精進電動已經具備與國際Tier-1企業同臺競技的實力。

    事實上,2020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開始出現新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于本土的電動汽車帶來更為嚴峻的生存挑戰。

    一是以特斯拉、寶馬、大眾為代表的一大批外資及合資車企開始在中國市場啟動更為猛烈的電動化攻勢,一大批具備競爭力的車型開始逐步登錄國內市場,必須正視的是,未來幾年,外資和合資品牌將在國內占據必不可少的份額。

    緊隨而至的是電驅動系統行業的全球競爭即將在中國市場全面展開。國內電驅動系統企業未來將不可避免的面對博世、日本電產、博格華納、電裝、等國際Tier-1企業的競爭。

    二是國內整車企業,不論是特斯拉、新勢力,還是自主品牌,都在推出更為高端的電動汽車產品(蔚來、比亞迪漢、小鵬P7等),中高端市場不斷擴大。

    對于供應鏈而言,更高級別的車型對于電驅動系統性能的要求也明顯提高。國產電驅動企業能否在此輪市場轉變當中,快速的滿足主機廠的配套要求,將成為接下來能否占據市場一席之地的關鍵。

    對于上述兩大市場變化,余平似乎“早有準備”。在他看來,過去幾年在國際化上做的儲備和積淀,將為接下來國內市場的角逐發揮作用。

    一般而言,獲取國際整車企業量產訂單,首先需要通過國際整車企業的體系認證,進入合格供應商備選庫,該認證通常需要1到2年的時間,此后,通常需3到4年的時間與整車企業的新車型進行同步開發,最終才能實現將項目推動到量產階段。

    余平表示:“過去多年,通過國際整車企業體系認證并成功實施國際乘用車量產項目的經驗,是精進未來參與市場競爭關鍵,這讓我們甚至比其它Tier-1企業還領先一個身位。”

    在國內車企中,精進電動的產品優勢和市場份額優勢同樣已經得到顯現,目前,已經與一汽紅旗、上汽、小鵬、吉利、廣汽等大多數整車企業都建立合作和供給關系。

    從電動化的技術趨勢來看,在動力鋰電池能量密度逐步進入瓶頸期后,決定整車性能的電機驅動系統的重要性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電驅動系統的性能、效率、噪音、重量、可靠性等直接關乎到車輛的整體體驗。具備集成化的設計和生產能力將是中國電驅動系統企業的重要發力方向。

    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的最新規劃,提出了“全面電驅動”的技術方向,構筑中國汽車產業新的技術架構和產業鏈布局,有助于形成中國發展汽車工業的整體思路和布局。

    不論采用何種電動化技術路徑(純電動、普通混動、插電混動、增程式等),不論使用何種動力電池(磷酸鐵鋰、高鎳三元、燃料電池等),都需要電驅動系統的配合,因此,電驅動系統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

    業內認為,在這一輪市場調整和技術升級中,必然將會有一些中國本土電驅動系統企業走向全球舞臺的中央,真正成長為國際級的Tier-1企業。

(編輯 張偉)

關鍵詞: 精進電動從“走出去”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