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RPA,正在成為不可忽視的企服新趨勢

2020-09-30 17:32:54來源:虎嗅網  

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封面| CFP

本篇是“尋鯨”之一。

 

“尋鯨”欄目,致力于挖掘中國企業服務領域里的案例、話題、從業者的經驗與困惑,通過圖文與線上直播等內容形式呈現。

 

這個欄目隸屬于虎嗅的“大鯨計劃”,該計劃服務于本土企服的高成長性公司,發現、孵化、賦能。

 

本欄目由虎嗅與合作伙伴一塊打造,本期內容的合作方是紅杉中國。

 

歡迎更多合作方與我們一塊“尋鯨”,有意向的合作機構、以及對參與“大鯨計劃”感興趣的企業服務創業者,歡迎聯系虎跑小秘書進行咨詢。

 

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企業正在尋找提高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方法。 通常,這包括了盡可能地削減成本,使用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等。談到這,就不得不提去年突然變得火熱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人執行提前定制好的流程,這里的“機器人”不是實體存在的機器,而是代替人進行重復性工作的程序,主要應用在銀行金融、證券、公共部門、保險、醫療保健、制造等行業。

 

當下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是,疫情之下航空公司受到重創,據悉,在疫情爆發的最初幾周,一家主要航空公司收到了超過12萬個取消要求,每個請求需要三到四分鐘的時間來處理。因此,航空公司至少要投入 6000個工時。

 

為了應對如此大量的取消,該航空公司僅用了六天時間就部署了RPA,用以解決航空公司80%的取消請求,單天處理量大約為4000個。

 

其實,RPA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在國外,RPA公司大多于2000年-2005年就已經成立,相比來講,中國RPA起步較晚,大部分公司是在2010年之后成立的。

 

但可喜的是,國內RPA市場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市場規模增長勢頭迅猛復合增長率高達158.6%。可見,在今年經濟形勢不太明朗的情況下,RPA領域熱度依舊。

 

此次,虎嗅對話了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和云擴科技CEO劉春剛,對國內外RPA市場進行了深度剖析,并就國內RPA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主要話題聚焦在以下三個方面:

 

  • RPA成企業新剛需?

  • 中國RPA市場現狀

  • “被集成”是國內RPA未來趨勢嗎

RPA成企業新剛需?

 

眾所周知,數據已經成為了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從經驗來看,絕大多數企業的數據摘要,錄入,挖掘和分析的過程一直由人工負責。如今隨著數據量的激增,隨著企業對數據準確性要求地提高,員工手動操作的模式正在經受巨大挑戰。

 

由此,RPA應運而生,不同于AI被過度夸張和神化,RPA從入場開始就十分克制。更多地,RPA只是被認為是一個工具類屬性的產品。

以RPA在財務系統中的一個應用為例,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以上動圖來自云擴

 

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0%的(93%)中層管理人員正在部署或延伸公司的自動化能力,并特別指出了RPA在其組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這正好印證了業內的一個觀點,即RPA未來會像CRM、ERP一樣成為企業必備的數字化轉型的工具。因為在他看來,RPA是真正降低機械重復勞動的一個利器。

 

Blue Prism的CEOJason Kingdon甚至指出:“RPA在提升業務彈性和成功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不久之后,不排除出現企業將由三分之一的數字員工,三分之一的員工和三分之一的基礎架構組成的可能。”

 

不可否認,疫情期間的這些調查和論斷把RPA推向了新的高潮。

 

當被問及云擴是如何想到切入這個“不性感”的行業時,劉春剛談到:“有兩個原因,其一,RPA這個領域跟我在微軟做的自動化相關技術產品相似;其二我認為AI或者RPA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讓員工更有效率,而這樣是一定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上文提到,云擴是2017年才成立的,彼時,國內RPA還是一個起步的階段,基本上沒有知名的廠商。而當時海外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像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企業,而Blue Prism已經上市。

 

這種差距使得云擴在產品布局和市場拓展上會自然而然地跟國外知名企業對標。一方面參考這些公司能夠幫助國內公司更好地成長,另一方面,國內外廠商在全球市場中會有競爭。

 

劉春剛回憶稱:“尤其2017、2018年比較艱難,那時候國內客戶對RPA的理解認可度普遍不高,有RPA部署意愿的大部分是偏大型企業,其中外企還居多,所以我們會跟海外的產品產生直接競爭,當時云擴剛成立一兩年,產品完善程度不如海外知名競品,在市場開拓和品牌宣傳都遇到了比較大的挑戰。”

 

幸運的是,真正的關乎中國RPA市場的轉機在2019年到來。

 

得益于全球領先廠商在2019年連續完成了多輪融資,估值增長快速,進而給產業帶來了熱度和信心。緊接著,各大廠商也快速在全球開拓市場,給很多客戶帶來了RPA技術的普及性教育。

 

劉春剛最明顯的一個感受是至少拜訪客戶談到RPA平臺時,客戶也比較容易接受,這是市場大環境改變的一個重要信號。

 

所以,國內市場其實更多的是海外市場爆火的一個延遲映射。國內企業對于RPA產品的真實需求也被驗證。

 

市場仍處于混戰期

 

時間再回到2019年,當閃光燈再次聚集在RPA領域,受益的不止是云擴這樣提前卡位的企業,更是帶起了一波RPA創業熱潮。劉春剛感慨道:”當時還是挺火爆的,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很多做不同方向的廠商都開始紛紛轉向這個賽道上來。 “ 

 

對于這些公司,劉春剛認為,這些靠其他技術起家的公司,進入RPA還是有門檻的,首先RPA的核心是流程編輯器與軟件自動化技術,要做一款平臺級別的RPA產品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同時RPA也是需要長時間在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中打磨的一個產品。

 

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也指出,這個行業最終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來自于產品,目前大部分客戶都是初次接觸RPA產品,無論什么樣的RPA產品都可以短期提升效率,因此短期上各個玩家之間的差距并不明顯。產品的差異化會在長期中體現出來。

與預想不同,當市場變得火熱,馬太效應尚未形成,入局者水平參差不齊,產品并未成為競爭的第一大焦點,反而出現了因搶占市場,爭搶標桿性客戶的惡性競爭情況。這之中最明顯的表現莫過于價格戰了。

 

劉春剛也坦然承認,現在在爭取客戶時,會遇到一些廠商頻繁挑起價格戰。但這些廠商的產品往往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說如果在同等價格上去比產品或者說比服務,這些廠商是落后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只能出這樣的策略,靠價格去贏得客戶。

 

然而價格戰破壞市場是必然的,而且注定是一個多輸的局面。

 

特別是企業服務市場,最后大家都無法盈利或者無法生存,對客戶的反作用也很明顯,因為任何產品必然有成本,如果大家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把價格都壓到了成本線及之下,違背了生意的本質,最終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另外根據云擴的經驗,越來越多的客戶變得更加成熟,競標并不是價低者得。企業采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大部分采購的決策人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采購的產品效果不好,甚至給企業帶來負面效應,將給決策者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劉春剛舉例稱:“我們最近在上海參與了一個大型食品企業的競標,也是遇到了很強的價格競爭,但是最后云擴以超過最低價格出價者兩倍的價格拿下了訂單,所以企業采購時還是會對供應商做全面的評估。我們在做復盤分析的時候,認為產品的完善程度、廠商的專業程度以及開發者生態的可持續性都是大型客戶關注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鄭慶生認為這個行業未來會陷入到很長一段時間的價格戰,會體現出紅海的特征,是需要企業慢慢往后熬的長跑比賽,企業之間的差距將在未來兩三年的拉開。

 

除了價格戰,在國內RPA市場還存在著需要與海外廠商競爭的情況。

 

尤其是在去年,大量海外領先的RPA廠商號稱要進入中國市場,而那些廠商大部分規模和融資體量都遠遠超過云擴,云擴判定在中國市場必然會跟它們有激烈沖突和競爭,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進行了三輪融資籌備資金。

 

關于跟海外廠商的競爭,劉春剛還是比較樂觀的。

 

他談到,過去一年,中國很多大企業在嘗試和測試、在體驗RPA時通常會選擇海外產品,可能是認為海外產品品牌更大、產品更成熟。但等到考慮在公司內部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時,則更加傾向于中國本土的產品。畢竟企業會考慮到廠商未來的支持性問題,當然最近一年可能也受到了中美國際環境影響。

 

此外,如果把RPA理解成一個數字員工、理解成一個人,代替和輔助人類員工做事,可以想象的是,這樣一個人如果在幫中國企業做事和幫美國企業做事的差異化還是很大的。

 

“被集成”是國內RPA未來趨勢?

 

雖然今年還是持續了去年的一些關注,云擴認為國內RPA目前還是在回歸理性狀態的過程中。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談到:“因為目前大部分RPA并不是直接在產生收入的銷售環節發生作用,而是在諸多內部流程中提升效率,需要客戶更長的接受的時間。整體上這個行業目前還在一個加速的階段。”

 

誠然,不同階段的客戶關注RPA的角度并不一樣,這里的“不同階段”是指是企業第一次嘗試RPA還有企業嘗試過RPA,希望在公司內部做大規模的推廣。

 

但整體來看,劉春剛認為有幾點是這些客戶都會評估的,即產品的易用性和穩定性、整個RPA工具開放性的生態、RPA的智能化以及RPA部署的成本和安全性。

 

具體地,首先RPA的產品并不是一個交鑰匙的產品,在企業內部去執行業務流程時,會涉及到非常復雜的落地過程,比如需要梳理企業的業務邏輯,并把這些業務邏輯編排出來,這個過程中如果缺乏易用性和穩定性就會造成成本的急劇提高。

 

這也被認為是RPA產品的第一個門檻。其實,這也是現在很多客戶首次應用RPA不理想或者不成功的原因。

 

其中,整個RPA工具開放性的生態指的是產品是否可以在公開渠道嘗試和使用,打造基于社區版的生態,如果沒有,則意味著這個產品還不夠完善。

 

假設一家大客戶采購了該廠商的產品,那么未來產品需要服務或者出了問題,只能找這一家公司。反之,如果產品背后有非常健全和完善的生態,比如云擴,如果客戶采用了云擴RPA產品,在應用產品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企業可以去找云擴的官方支持,可以去找云擴認證的實施商,甚至可以去找學過云擴RPA編輯器的個人開發者去解決。

 

所以,生態的完善程度是所有的客戶去評估是否采用RPA的一個重要緯度,因為這會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從全球來看,發布RPA的社區版培育開發者生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被問及RPA降本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會讓企業做決定部署時,劉春剛指出,這是一個綜合的問題。RPA給客戶帶來的價值不僅僅是運營成本的降低,還包括效率的提升、流程的標準化以及工作準確率的提升。

 

比如,在國內最大的醫藥企業集團國藥集團,每個月核算數以萬計的員工薪資是非常重復性的工作,而通過RPA,一來將HR從重復工作任務中解放了出來,二來,提高了薪資計算的準確性,并提高了效率。以前人工算工資需要花半個月,現在基本上可以在一兩天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

 

而這些因素明顯表現在服務層比較強的行業,比如金融、物流、電商、零售、制造等。

#看完別走#虎嗅組建了一個虎山行·行業交流群,群內有更多關于企業服務領域的高質量交流討論,本文作者張雪也在群中,想要加入討論?不妨點擊這里填寫問卷,加入我們~審核嚴格(為群友把關),還請認真填寫。

關鍵詞: RPA,正在成為不可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