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銀行理財子公司日常細則化監管待明確

2020-10-09 04:49:30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從業內了解到,已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驗收工作一般由注冊地監管機構負責,而異地設立或是城農商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面臨著屬地化的監管環境與統一監管之間的磨合問題。

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監管體系架設基本成型,隨著開業子公司越來越多,作為新生事物,理財子公司也期待更細則化的監管政策落地,以對標展業中的具體業務“紅線”和標準。

從21家中資銀行獲批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注冊地看,大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注冊地與母行總行所在地保持一致。但也有例外,比如建設銀行(行情601939,診股)(港股00939)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設在深圳,股份行中的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中信銀行(行情601998,診股)(港股00998)的理財子公司注冊地分別設在青島、上海。

記者了解到,各地理財子公司開業前驗收工作的方式、內容條目不盡相同,而展業后,涉及具體業務的監管也并不完全統一。一家理財子公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于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日常化業務的監管還不是很清晰,包括是否屬地化管理。涉及一些具體業務的匯報方向,是統一向銀保監會匯報還是向當地銀保監局匯報,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指示。

在資管人士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一個新生事物,監管經驗還在積累。“當前監管的大原則是趨于嚴格,例如一些涉及關聯交易的業務都查得很嚴。監管導向對標的是公募基金等一些資管業務成熟的機構運營體系。”他說。

“諸如一些具體產品之間如何做好充分的風險隔離,以及屬地化監管的具體事項,還有待更為細致的監管政策下發,來明確‘紅線’和匯報流程。”上述人士表示。

從整體框架看,資管新規發布后,銀保監會先后出臺了十多項資管監管規則,基本構建起較為系統的資管制度框架。這為資管行業規范發展明確了方向,劃定了基本規范,資管業務轉型發展也初見成效。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日前參加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時也透露了相關監管細則的推動進程:“我們正在制定銷售管理規則和流動性管理規則,以銀行理財公司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已展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務和產品都各具特色,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已初見成果。

關鍵詞: 子公司 銀行理財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