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富國基金召開2021權益投資策略會 朱少醒等爆款基金經理劍指何

2020-12-27 13:03:36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謝碧鷺

精彩摘要: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朱少醒:最容易造成虧損的就是殺跌,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時候,承認虧損出局,后面再沒回來,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實質性的虧損。只要投資期限持有在兩年以上,最后掙錢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富國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陳杰:盈利、利率和風險偏好是影響市場的三大因素,2021年經濟表現或將呈現倒V型。從中長期行業布局來看,將重點關注十四五規劃所出臺的行業規劃,以及消費升級和技術革命。

富國基金基金經理王園園:我篩選出了7大板塊,那就是衣食住行康樂購,我覺得這7大板塊就是我們國內未來經濟最核心最靚麗的成長線。在醫藥行業,要持續關注人口老齡化和創新產業升級,在科技行業,5G網絡的應用將帶來一大波行業投資機會。

2020年二級市場雖然出現較大波動,但總體呈向上的趨勢;2020年亦是公募基金大年。在這些產品中,權益基金因良好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的目光,其背后的基金經理同樣也備受矚目,其持倉動向亦成為不少投資人的“抄作業”藍本。

在2021年即將到來的當下,權益類資產如何選擇?已經站上C位的爆款基金又該如何調倉、建倉?基金經理青睞的是哪些行業板塊或個股?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12月25日,富國基金召開了2021權益投資策略會——“權益投資大時代”,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朱少醒、權益研究部總經理陳杰等人均發表了演講。

殺跌最容易造成虧損

投資期限兩年以上掙錢概率較高

朱少醒發表的主題是“邁向權益投資大時代”,以下為演講實錄精編:

在去年我們的年度策略會里面,我們總結時提了兩點: 第一點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還只是大發展的開始, 那么我們富國主動權益的愿景是什么?我曾在內部會議上講了一個非常大白話的描述:我希望我們當時在座的基金經理,要做靠譜的公募資產管理人。靠譜背后隱含的就是,要給我們的持有人或者給客戶長久的創造價值。

展開來說,我們公司現在的產品大類可以分成排名類的相對產品,和絕對收益的產品。 排名類產品可以分為三大塊:第一,成長策略;第二,價值策略;第三,行業主題。 不管是成長性投資還是價值性投資,只要持有兩年以上,最后客戶掙錢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我們“要做靠譜的投資管理人,給客戶創造價值”。在相對排名的產品里面,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5年期的維度中,在細分策略上做到極致。 我們公司現在鼓勵風格的多元化,只要你的細分策略排名做到極致,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維度里面,一定能給客戶創造價值。

 靠譜的第二個看法就是,過去幾年,我們公司在絕對收益產品里面投入不少精力,這是基于我們更多想把基金收益率轉化成客戶收益率的努力。 就拿我自己的天惠產品來看,因為我的產品已經存續15年了,累計收益差不多是20倍。持有人一半應該都是掙錢的,但實際上,數據分析結論有點吃驚:相當一部分客戶沒怎么掙錢,甚至有部分客戶是虧損的。 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基金持有人在投資過程中一些不好的習慣,尤其是追漲殺跌,追漲也就算了,因為凈值持續創新高,追漲最后還是能掙錢的,最容易造成虧損的就是殺跌。

對于把基金收益率轉化成持有人的收益率,我們是不滿意的。我們覺得有兩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努力把自己的產品收益率做得更高;第二,對回撤敏感的持有人,我們需要推出一些偏絕對收益、回撤比較小的產品。這樣,他不太容易在市場巨幅波動的時候虧損。 無論是相對收益產品還是絕對收益產品,我們最終的訴求都是能夠給持有人持續創造價值。

未來,我們還有哪些事情是我們能做的?對于相對收益產品,在較長的時間維度里面持續獲取阿爾法,幫客戶跑贏市場,是能努力做到的。但哪些東西我們是不能做到的呢?對非常短期市場漲跌的判斷,我們并不擅長。

過去兩年的市場收益率非常好,但我認為,大家不能把非常好的市場收益率當成對未來預測,我要給大家潑一點冷水,在未來的權益市場去獲取收益的難度,對基金管理人的挑戰更大。

2021經濟呈倒V型發展

十四五規劃存在投資機會

陳杰發表的主題是“富國基金2021年度權益市場展望”,以下為演講實錄精編:

富國的投資理念是,通過自下而上深入研究和尋找最優質的公司,并長期持有。過去十幾年來,A股資產配置經歷了一個非常重大變革。在美林證券發明了美林投資時鐘之后,這種方法被大部分投資機構所采納。核心在于:先判斷經濟周期再進行資產配置。具體來說,它將宏觀經濟分為四大周期,衰退、復蘇、過熱和滯脹。這種投資邏輯聽起來非常順暢,對2008年至2012年的中國市場也非常有效,基本只要判斷對了經濟周期,并與之進行資產配置,你就能獲得最好的收益。

但自2012年之后,“投資時鐘”的框架卻失效了,周期波動變弱,宏觀增長模式從大起大落的“增量模式”轉向窄幅波動的“存量”模式,所以不能再用原來的方法來指導資產配置。

那么真正對市場起到核心貢獻的力量是什么?是盈利、利率和風險偏好。在“增量經濟”時代,盈利對股市的影響最大;在“存量”經濟時代,估值端對股市的影響權重變大。而估值則由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收益率共同決定。我們先看看今年的情況,如果用這三因素分析,大家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今年市場完全是由股權風險溢價這一個指標來驅動的。

具體來看,今年盈利是下滑的,但利率下半年之后是增長的,所以這兩點都是負貢獻。如果用常規的策略分析框架,今年市場應該很差。但是由于今年股權風險溢價的大幅的下行,或者風險偏好的大幅的回升,導致了今年市場仍然是上漲趨勢。那接下來這三者會怎么走呢?

首先看盈利,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四季度的盈利趨勢我們判斷應該是“倒v型”,最高點應該是在明年的一季度。但除了盈利之外,還有一個制約A股發展的重大力量正在減弱,那就是商譽。2015-2016年,A股創業板公司進行了大量的并購,一般對賭協議三年有效期。2018年和2019年A股的利潤環比都會出現脫離季節性的惡化,有商譽減值的影響。但現如今隨著并購行為的減少,明年的業績增長環比將更加可觀。

從利率來看,我認為影響利率最核心的兩點,一是宏觀的總需求,總需求越旺盛,對資金的需求越旺盛、利率就應該越高;二是貨幣政策,我們對明年通脹的預測不是特別高。基于這種判斷,明年的利率應該也是“倒v型”。

所以明年市場怎么走呢?我認為至少在明年一季度左右,市場仍然是相對一個比較強的格局。

還有一個因素沒講,那就是股權風險溢價或風險偏好,這個最難分析,實際上它很難以去量化和跟蹤。那么推升其向上的動力來自于哪里呢?我覺得這要結合我們今天會場的主題,權益資產管理大時代,目前中國居民總資產配置中,房地產之外的金融資產比例偏低、權益資產配置偏低。

2019年國內居民對于權益類資產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只有2%,現如今可能在3%和4%之間,但現如今美國的配置已經超過30%、日本也接近10%。一談到資產配置,我們國內老百姓大類配置無非是理財產品、住房以及權益類資產,但如今前兩類的預期收益率趨勢是往下的。所以綜合以上判斷,我們對接下來的市場非常有信心。

最后我簡要講講我們對行業配置的建議。中國在過去25年,每3到5年都會迎來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往往會孕育出股票市場上的中長期行業配置機會。所以分析未來,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兩條線來看。

第一條自上而下從國家產業布局調整來看,明年十四五規劃肯定是主線。明年還是要等十四五的細則出臺,再去尋找方向。

第二條是自下而上從消費升級、技術革命的角度來看,未來三年里,技術升級最大的看點應該還是在5G產業鏈,包括5G下游應用端。根據4G經驗,基本上建設進入中期之后,4G的下游應用就不斷涌現,A股市場上也不斷出現機會。而5G跟4G應用端最大的區別在什么呢?4G應用端主要強調的是TOC產品的運營,而5G需要尋找一些TOB端的應用。

消費是投資最主要的賽道,

衣食住行康樂購均值得關注

王園園發表的主題是“后疫情時代的內需增長與投資布局”,以下為演講實錄精編:

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上證綜指上漲了165.87%、滬深300上漲了394.51%,而日常消費上漲了2298.4%、中證消費上漲了2470.94%。消費股的魅力之一,在其營收和估值波動都相對較小,能夠給人“穩穩的幸福”。除此之外,我覺得好公司就在身邊,客觀來講,對半導體或醫藥這些非常專業的東西我并不了解,但是消費股和生活緊緊相關,其透明度高、可追蹤數據多,業績更具備可靠的驗證性。

為什么說投資的主要賽道在消費呢?因為消費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優勢產業。自2018年貿易摩擦以來,我們國內一些高精尖的技術板塊受到了不少影響。然而一談到消費的話,首先我們有14億人口,消費市場非常龐大,另外外資涌入也越來越多,其中消費類股票的占比接近50%。我非常樂觀,覺得十四五期間我們中國大概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接下來我要說在這片沃土里,我們如何把握投資機會?首先我覺得應當自上而下來看,其實追溯中國經濟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前二十年是基建,但未來1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維度,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一定是消費,如果看好中國的未來,一定要看好消費。我們重點關注的是消費升級、消費創新和龍頭的壁壘紅利。

雖然消費升級有點爛大街,但我仍舊想要強調,消費升級在中國其實才剛剛拉開主升浪。生活中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消費升級無處不在,比如高端化妝品和電子設備、雙十一和雙十二。第二談到消費創新,因為科技的進步最終也是服務于我們消費者的,現在又是5G創新的元年,在這之后,會有更多消費級的應用來進一步的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最后再講講龍頭壁壘紅利,龍頭在成為龍頭之前,必然經過了不斷的廝殺,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公司更容易獲得業績和估值的雙升。

第二部分的話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剛入行做投資就是從消費主題開始的,這兩年也慢慢進入了一個破圈的過程,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始于消費,但不止于消費”。我自身通過自上而下圍繞著內循環,篩選出了7大板塊,那就是衣食住行康樂購,我覺得這7大板塊就是我們國內未來經濟最核心最靚麗的成長線。

近年來我國醫藥的發展,我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這里我看到兩個機會,首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非常顯著,所以這個市場一定是持續的擴容。但同時我們國內衛生費用的GDP占比和海外相比的話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另外就是創新藥,2019年我們國內的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大幅提升,研發推動再加上消費升級需要我們有敏銳的洞察力去把握。

我們再來看科技,我前面已經提到,技術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服務于消費者的。在消費的框架里面,如何去尋找科技的投資機會?我認為站在現在的時間點,應該樂觀積極的去展望5g時代。曾經4G時代改變了硬件智能,讓手機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想象一下但凡5G滲透到生活的時候,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呢?相信無線耳機的流行大家感觸較深。一旦出現改變生活或者提升生活品質的技術時,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去尋找這其中有沒有相關的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我覺得電動化趨勢也值得把握。比如市場上目前最火爆的新能源汽車,接下來新能源汽車以及疊加智能駕駛,有可能像之前智能手機一樣改變我們生活。

以上是我基于自己的消費視角給自己的一個分享。最后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市場觀念,我最近經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這些股票貴不貴?確實,部分消費類股票目前的估值已經處于相對比較高的位置,今年整個市場都迎來了一個估值的持續提升。但我覺得未來我們不能寄希望于進一步賺估值的錢,而是要自下而上去精選個股,從中找到一些能夠穿越估值的投資機會。

總之,我自己的投資框架就是,去找些優質的小樹苗,然后持續成長并長成參天大樹。這樣的話,就不用每天焦慮明天股價是漲是跌?也不管市場震蕩,不用刻意關心短期的事情。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

關鍵詞: 富國基金召開2021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