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瞄準氫能源領域 重慶汽車產業加快綠色轉型

2021-03-18 11:15:24來源:重慶日報  

3月2日,國內首個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兩江新區開工建設。

3月8日,長安汽車首款燃料電池SUV(CS75燃料電池多功能乘用車)入選工信部第341批新產品公告。

3月15日,重慶生產的首批氫能源重卡——杰獅H6在上汽紅巖特裝車間外開始接受工程師檢查。

……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重慶市正加速向氫能源領域布局,促進汽車產業綠色轉型。

長安汽車燃料電池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2020年3月,重慶市發布《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要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地。

該文件發布一年之后,相關成果便成功問世。3月8日,長安汽車宣布其首款燃料電池SUV(CS75燃料電池多功能乘用車)入選工信部第341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告。

長安汽車有關負責人表示,長安汽車連續攻克了燃料電池冷啟動、燃料電池系統控制及系統高經濟性等多項難題,整車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完成國內首次燃料電池SUV-30℃冷啟動測試,整車氫耗低至百公里0.87千克。

依托領先的研發實力和完善的產業鏈布局,目前長安汽車正基于已有燃料電池整車及系統核心技術,加快推進新款燃料電池乘用車研發并計劃于2022年面市,進一步推動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化。

上汽紅巖聯手行業頭部企業發力氫能源重卡

3月15日,在上汽紅巖的特裝車間外,多輛杰獅H6正在接受工程師的檢查。它們是重慶生產的首批氫能源重卡,目前已經具備實際工況應用條件。

上汽紅巖新能源平臺總監喬韻介紹,上汽紅巖自2019年開始布局氫能源重卡,并且聯合捷氫科技、寧德時代等國內行業頭部企業組成了強大的供應體系。

其中,杰獅H6所搭載的氫能反應堆目前實測時間已經超過1萬小時,折合成道路里程超過80萬公里,仍保持功率衰減不到10%,其輸出能力和耐久性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與此同時,上汽紅巖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在黑龍江黑河地區成功通過了-35℃極寒標定測試,可有效滿足車輛的多環境應用。在整車滿載的情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公里,百公里氫耗僅為7.5—14千克,并且僅需15分鐘即可補滿氫燃料。

目前,成渝地區在氫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入。成渝地區已有從事氫能產業的企業及科研院所近200家,氫能產業基礎良好,產業鏈條基本打通。

氫能產業鏈加快“補鏈成群”

3月2日開建的國內首個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由中國汽研投資5億元打造,占地190畝,規劃建設氫能整車試驗室、燃料電池試驗室、氫能輔件試驗室、動力總成試驗室、電機電池試驗室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后將具備燃料電池整車,燃料電池單體、模塊與系統,空壓機和氫循環泵等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能力,檢測范圍覆蓋氫能全產業鏈。按照規劃,該中心將在2022年建成并投用。

而繼國家氫能動力質檢中心開工建設之后,氫能源領域又一重大項目也將破土動工。

重慶明天氫能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明天氫能投資的燃料電池西南工程中心、燃料電池汽車維保中心、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等系列項目預計將于今年6月動工建設,并在2022年完成1000套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明天氫能系列項目落地之后,將協同本地政府、高校及上下游企業,結合重慶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協同推進重慶氫能源產業發展,在氫能公交車、氫能物流車等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擴大氫能應用場景。

除了明天氫能外,重慶市還引進和培育了德燃動力、江蘇清能等一批燃料電池產業的核心企業,落地了全國唯一一個氫能國檢中心,逐步完善了集燃料電池產業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制造、研發應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布局。

下一步,重慶市還謀劃通過平臺建設、生態打造等方式推進氫能產業示范運營,進一步探索氫能汽車在市政環衛、公共交通、物流運輸、長江航運等方面的應用場景,全面助力產業成長。

關鍵詞: 瞄準 能源 領域 重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