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12月6日開售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里

2021-12-04 14:11:18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12月4日電 (魏薇 實習生 柴鑫洋)據中國理財網12月3日消息顯示,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四家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機構,下周一(12月6日)起將正式開售各自首只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深圳、武漢、成都、青島四個試點地區符合條件投資者可持當地個人身份證赴對應機構的銷售網點處,或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途徑購買養老理財產品。

中新經緯從四家試點機構了解到,工銀理財的“頤享安泰”、建信理財的“安享”、招銀理財的“頤養睿遠穩健1號”、光大理財的“頤享陽光”均為1元起購、封閉期5年。

兼顧投資收益和穩健性

對于一款理財產品,投資者最看重的是產品安全性和收益,從已公布的四款養老理財產品看,也紛紛強調“穩健”和“普惠”。

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四只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區間略有差異。工銀理財的產品業績比較區間為5%-7%,招銀理財和建信理財均為5.8%-8%,光大理財的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5.8%。

來源:中國理財網

需要注意的是,業績比較基準是管理人基于產品性質、投資策略、過往經驗等因素對產品設定的投資目標,不代表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不構成對產品收益的承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之所以業績基準比較高,主要是由于期限結構,產品的封閉期比較長。在資管新規下,封閉期長就意味著可以去投一些期限更長、收益更高的產品,資產可能帶來更高的回報,這是養老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

中新經緯還注意到,從投資性質上看,工銀理財“頤享安泰”、建信理財“安享”以及招銀理財的“頤養睿遠穩健1號”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中,招銀理財的養老理財產品固收資產投資比例不低于80%,權益資產投資比例不超過20%。

而光大理財為“頤享陽光”定位為混合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該產品投資于境內外市場的金融工具,其中: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不高于80%、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高于40%(普通股市值敞口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15%),金融衍生品類資產持倉合約價值的投資比例不高于20%。

“養老理財產品可以在固收和權益投資之間做權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談道,由于是養老理財,所以穩健比較重要。他認為,低風險的固定收益投資需要設置下限,比如不能低于50%。而在權益投資方面,可以盡量選擇一些長周期的投資,比如低估值的公共事業項目,非周期消費品投資,一方面強調被投資標的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要關注投資資產長期的增長目標。

理財產品還可分紅

中新經緯注意到,目前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都已“劇透”產品有分紅條款,為何要設置分紅條款,在什么條件下可以分紅?

建信理財方面透露,“安享”首只產品不提超額報酬,運行一年后每月分紅。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則介紹,該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成立日后第6個月起,即可根據投資情況按季度分紅。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特別設定了分紅條款,主要是為了滿足投資期間客戶的部分流動性需要。

對此,曾剛認為,養老理財產品本身封閉期限比較長,所以要有一些定期的分紅機制和流動性機制的安排,在保障投資回報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養老過程中出現的臨時性資金需求。“這次養老理財產品的設計當中,既兼顧了投資性以及養老實際需求的考量,也突出了養老理財產品和其他資管產品之間的一些差異和區別。”

盤和林指出,設置分紅可以減少理財客戶的資金壓力,同時緩解投資人的焦慮。“有看得到的回報,也能夠讓投資人更放心,尤其是這類養老理財產品,很多時候收益是浮動的,對于投資者,分紅也可以提示理財產品運營狀況,也能夠更好地激勵新用戶加入到理財產品購買當中。”

和其他養老產品有何區別?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19064萬人,占13.5%。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中國的養老市場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近年來養老金融產品也在相繼推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繼2018年先后推出養老目標基金(基金版)、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保險版)后,首批四只養老理財產品(銀行版)即將發售。這是中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產品的三大序列。

“銀行相對于其他機構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并且銀行理財產品比較穩健、風險相對可控。”董登新認為,隨著三大序列個人養老金產品試點逐漸開放,產品研發與業務創新將會更具吸引力和群眾基礎。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養老理財產品相對比較穩健、兼顧收益,從業績比較基準看,首批產品比較高。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主要強調養老保障服務,投資期限較長。養老基金產品在收益上會更加突出,但穩健性相比理財產品會弱一些。“這些產品的目標客戶有所不同,將共同構成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作用,滿足不同客戶對期限、收益、流動性等不同需求。”

對于未來,曾剛認為,除了銀行、保險、公募基金外,其他資管機構都可能去拓展養老金融市場,“未來,從養老市場供給結構來講,產品一定是多元化的,也是豐富的,不同產品各有優勢、各有特點,相互競爭、相互補充。如此一來,養老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滿足,進一步促進商業養老市場的發展,完善第三支柱發展,對養老保障體系將有積極作用。”(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鍵詞: 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12月6日開售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