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誠投資最新研判:消費大漲歸于“奇”,新能源合乎“正”,12月出擊在即

2021-12-13 20:11:09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王飛

精彩摘要:

全球對A股的配置正在不斷提升。如果這一數據每一年都可以持續,甚至是創新高,這會大幅提升大家配置A股的積極性。

“守正”,就是選擇合適的投資主線。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在高端制造領域中的新能源、半導體以及部分創新藥、創新器械板塊都表現較好。我們認為,這些方向在2022年還是可以延續的。

“出奇”,就是尋找“預期差”的機會。消費及服務行業、互聯網龍頭、“高估值”公司均有“預期差”。

近期,茅臺強勢突破2000元,寧德時代回落至650元一線,市場的風格輪動還在持續,我們該如何把握這種輪動機會呢?

世誠投資合伙人彭希曦、世誠投資高級研究員陳之璩在12月8日的線上交流會中表示,在投資上要“守正”“出奇”。“守正”是繼續選擇新能源、半導體等高景氣度主線,“出奇”是把握消費及服務行業、互聯網龍頭、“高估值”公司的“預期差”。

此外,陳之璩指出,半導體的景氣度已進入偏后期階段,可關注產能、國產化等核心指標。

以下為直播實錄:

大家好,對于12月我們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就是中國市場會出現“以我為主”的獨立行情。

“以我為主”,A股配置需求提升

回顧11月的市場,我們可以看到,A股市場整體的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之前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分化,比如受疫情邊際變化的影響,消費股的表現較弱,因為大家消費意愿或者說消費的場景受到了一些沖擊。而在醫藥股方面,一些疫情特效藥或者拿到輝瑞小分子訂單的公司的市場表現就比較積極;現在可能已經進入行業內部間的分化階段,比如在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金屬材料之間,鋰是高位震蕩,稀土卻還在創新高。

另外,市場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如滬深300出現小幅下跌,而一些偏向小盤股的指數如中證1000大漲超9%。所以,目前的市場投資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在12月份,有兩點變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一是變異病毒,雖然從最新的實驗室數據來看,變異病毒的作用率、致死率都不是很高,但國內明年2月份的冬奧會,可能會出現國際開放交流的狀態,那么現在可能要更謹慎一些。畢竟在變異病毒最開始出現的時候,資本市場、大宗商品都是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二是海外的宏觀環境,比如美國的經濟再受到疫情的影響,它經濟停滯的壓力更大,那么在各項宏觀政策的制定上就難度提升。包括美股市場的變化(11月底12月初),大家會對美股市場調整帶來的溢出效應還是有一定的擔心。

但我們覺得,這兩個變化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整體有限。原因有三,一是國內對于疫情的防空已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從競爭情況來看,國內的很多公司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比如之前是一些偏制造領域的公司主要從成本等角度提升競爭力,現在一些科技、醫藥等領域的一些公司,正通過核心技術的發展提升競爭力;三是國內“領先一步”的宏觀政策,就是說國內的貨幣政策可調節的空間更大。因為從去年第三季度左右,國內的貨幣供應量已經在做一個適當的控制。所以綜合而言,這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非常稀缺的資源——宏觀穩定,而這種穩定性將會是未來全球國家之間形成差異的主要原因。

我們同時觀察到,全球對A股的配置正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今,陸股通已累計凈流入A股3764.50億元。如果這一數據每一年都可以持續,甚至是創新高,這會大幅提升大家配置A股的積極性。

投資“守正”、“出奇”

新能源景氣度繼續

消費等迎來邊際改善

具體到投資機會,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守正”,就是選擇合適的投資主線。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在高端制造領域中的新能源、半導體以及部分創新藥、創新器械板塊都表現較好。我們認為,這些方向在2022年還是可以延續的。

至少從主線景氣度來看,新能源是明確的投資方向。因為從板塊角度看,新能源在未來2~3年維持30%左右的增速還是可以的,其中的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可能增速更高一些,這就形成了成長確定的稀缺性。

另外,還可以關注一些環保板塊的公司。

二是“出奇”,就是尋找“預期差”的機會,這里主要有三個方向,其一是消費及服務行業的“預期差”。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很多消費以及服務行業的預期是被壓制比較明顯的,如果在某個時點疫情適當轉好,消費以及服務行業如航空等就很可能迎來邊際改善。

其二是互聯網龍頭的“預期差”。坦白講,政策對2021年的投資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如對互聯網龍頭的反壟斷等。但實際上,這類公司已經證明了自己擁有比較好的管理能力,并且其各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都比較強,如果政策有一些邊際上的變化,這類公司也很可能迎來機會。

其三是“高估值”公司的“預期差”。由于過去幾年接連上漲,有一些公司的估值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今年受到疫情等沖擊之后,其基本面可能沒有多大變化,反而估值可能已經被消化了。那么,這一類公司的投資機會也就會更大一些。

總體而言,就是“守正”和“出奇”。在實際的交易過程當中,我們可能大部分的倉位還是在高端制造(“守正”)的方向,然后是一些基本面較好、市場預期較低(“出奇”)的方向。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把握半導體機會

關注產能、國產化、出海等關鍵指標

從景氣度來看,市場對半導體的預期沒有新能源那樣明確,也因此,半導體板塊今年的市場波動性比較大。

從自上而下的角度來看,今年下半年的“缺芯”程度確實相較上半年有所緩解。追溯來看,因為疫情的爆發,導致生產端的停滯,從而掀起“缺芯潮”,但疫情基本上已經過去了兩年,整個芯片供應鏈基本穩固。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存量市場如手機市場的手機芯片庫存從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開始上升。當然,這種上升并不是說是“堆積”,更多的是從一個惡性“缺芯”的狀態恢復到一個比較健康的庫存狀態。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從四季度開始,一些功率器件率先開始降價,而且在明年下半年很可能還會迎來一些新產能的大量釋放。

也就是說,半導體行業確實存在“缺芯”的情況,但部分環節是不缺的。因為芯片不是一個標準品,每一個下游對應一種甚至好幾種芯片。比如在新能源車和光伏儲能等領域,它們對芯片的需求是極其旺盛的,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在某個時點也可能出現“缺芯”的情形。畢竟從從生產端來看,芯片廠商的產能也不可能加速釋放的。比如臺積電這樣的廠商,現在已經在簽訂2023年的產能了,而國內的一些新產線,如果進入汽車應用的話,至少還需要3~5年的車規驗證。所以,從自上而下的角度,這里仍會有一定的投資投機。

另外,芯片國產化的趨勢是確立的,這不會因為景氣度的改變而變化。因為目前在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這兩個細分領域,可能部分設備和材料的進入門檻較低,國產化率會高一些,但像光刻機、特種氣體,它們國產化率都不足5%。整體來看,多數公司的國產化率依然不足10%。那么,即便是景氣度下滑,國產化依然是要做的一件事情。所以,國產化也是比較確定的投資邏輯。

從自下而上的角度來看,半導體整體的景氣度可能已經處于一個偏后期的位置,那么當這種景氣度β退去,每個公司的結果是不同的,因為每個公司在“缺芯潮”中所做的事情是不同的。雖然“缺芯”給每個公司都提供了相同的機會,比如切入高端客戶、產品提價等,在賺取大量現金之后它們可能會選擇收購團隊、激勵員工、擴充產線、分紅等,但實際上,人才才是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里最稀缺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半導體行業“挖墻腳”和搶人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們也因此認為,注重人才的企業才是一個可以獲得更長遠發展的公司。

當然,如果一些公司在“缺芯潮”期間做了一些突破高壁壘客戶的工作。比如國際巨頭TI(模擬大廠德州儀器)和ST(意法半導體)的市場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市場,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下游的客戶基本上不會切換供應商,但“缺芯潮”導致它們不得不切換到國產的一些供應商進行嘗試,這就給國產供應商提供了機會。

如果在“缺芯潮”中國產供應商完成出海,這些公司將是非常厲害的。因為國產半導體市場在全球僅占1/6~1/5,那么,這些出海公司的目標市場就一下擴容了5~6倍。

所以,我們會關注那些投入大量研發并且會在未來1~2年進行一些跨品類或者跨下游行業發展的一些公司,以及那些切入到一些高壁壘客戶或者海外市場的一些供應商。

投資者互動:

問:當下的組合配置是怎樣的?

彭希曦:我們的組合主要聚焦高端制造、金融周期、泛消費和醫藥醫療4個方向,其中主要側重了高端制造。因為我們覺得,科技成長在未來應該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另外,消費和醫藥在今年已經消化了一定的估值,明年負面的拖累可能不會特別大。

問:怎么評價中概互聯公司的投資價值?

陳之璩:我個人關注硬件公司更多一些。比如華虹半導體這類公司,因為處于港股市場,這類公司其實并沒有完全享受到國內的這一波紅利。所以,我覺得,這之中會有一定的機會。

另外,從中概股整體來看,因為涉及到一些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其開始逐步向港股市場遷徙。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可以在這些事情落地后再去尋找機會。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 世誠投資最新研判:消費大漲歸于“奇” 新能源合乎“正”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