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當前報道:電信業面對元宇宙概念 估值模型需如何重塑?

2022-07-12 08:48:47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7月8日下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首次聯合舉辦電信行業投資者交流活動。三大運營商掌舵人共同探討中國電信行業估值模型重塑,把脈電信業挺進數字化市場的發展方向。


(資料圖片)

會上提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電信行業實現了同比8.5%的收入增長,增量收入中約70%來自新興業務的驅動。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電信業確實已到增長模式轉換的節點,基本通訊服務逐漸被社交媒體所取代,在這一現狀與競爭維度下,電信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重新思考的時候。

電信業需重塑估值模型

7月8日下午,中國移動(SH600941,股價59.58元,市值1.27萬億元)、中國聯通(SH600050,股價3.43元,市值1063億元)、中國電信(SH601728,股價3.72元,市值3404億元)聯合舉辦電信行業上市公司投資者交流活動,三大電信運營商掌舵人的攜手亮相。

“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電信行業,也不能再簡單用延續了幾十年的用戶增長等老指標、老模型來評估電信行業的新價值。”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在會上指出,今年前5個月,電信行業之所以依然保持了同比8.5%的收入增長,就是因為增量收入約70%來自新興業務的驅動,電信行業估值模型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重塑。

為何要重塑電信行業估值模型?

7月9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陳佳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信行業的估值模型面臨新形勢需要與時俱進,原有的模型是對應的舊增長模式,并不能準確反映電信行業創新的價值,尤其是新賽道的價值。

據陳佳介紹,以歐美資本市場為例,過去三年電信賽道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上行行情,大量資金涌入;但今年美聯儲正式開啟了超速加息抑制通脹的閥門,市場流動性收縮,電信板塊估值下滑,市場開始重新思考該如何正確看待電信行業的估值模型。“在A股和H股市場,這個問題一樣深刻存在,值得深入研判。”陳佳稱。

不過,陳佳也指出,新舊賽道并不總是替代關系,也可能存在互補關系,甚至很可能是承前啟后。“比如5G網絡與4G網絡就存在交疊關系,而不是非此即彼。舊的4G產業鏈目前依然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價值。”

運營商挺進數字經濟藍海

除估值模式重塑,擁抱數字經濟也成為此次交流會的討論中心。對于這一賽道,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錢凱在會上指出,從數字經濟的短期發展來看,第二產業是下一階段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重點,相比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運營商在2B和2G領域中具有巨大的優勢。

柏文喜亦指出,產業互聯網對于數字化以及數字化服務有廣闊且強烈的需求,抓住第二產業數字化機遇,是電信運營商搭乘產業互聯網和數字化機遇的重要契機,運營商應結合市場與客戶需求提供強有力的解決方案,將機遇轉化為實現自身發展的商機。

王鵬也表示,除了電信增值服務和基礎設施搭建等業務外,電信運營商也有自己的優勢:品牌、資金、實力、人才,完全可以參與到數字化轉型之中。“如云上網,運營商就可提供解決方案或SaaS平臺,并通過入股、投資等形式與創新型企業加速融合。”

這實際正是運營商在做的。據劉烈宏介紹,2021年三大運營商云業務收入達到684億元,同比增速近90%。按當前云計算廠商4倍到8倍的市銷率估值,運營商僅云業務市值就可以達到3000億元到6000億元。

從政府公開的采購數據來看,今年前5個月,三家運營商在有關數字政府的中標總額中占比達到45%,其中政務應用占比達68%。據三大運營商披露的數據,目前電信行業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管道運營商”,包括“云、大、物、智、鏈、安”在內的數字業務板塊正在成為三家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

中國移動也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介紹,2021年公司數字化轉型收入1594億元,同比增長26.3%,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量貢獻達59.5%,是增收的主要動能。

至于近期大火的“元宇宙”概念,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指出,“元宇宙”還處于概念初期,AI技術、輸入輸出技術,VR/AR技術、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還需進行深度融合。運營商“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的新基建,可以支撐海量接入和運算處理、真實建模與交互、大規模虛擬內容創作與體驗,會成為元宇宙構建的重要基石。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