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當前快看:張楠:直播打賞是文化消費新形態,需建構多元共治格局

2022-08-08 09:49:23來源:中新經緯  


(資料圖片)

中新經緯8月8日電 (王玉玲) 日前,由中國政法大學文化娛樂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直播打賞的性質與規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表示,直播打賞行為是文化消費的新形態,需要建構多元共治的局面,平臺、從業者、群眾多主體參與的模式。

張楠認為,直播打賞是文化付費、知識付費的模式,與傳統的文字打賞相比,直播是富媒體形式,傳播速度更快,視覺沖擊力更強。直播打賞有其正向的作用,但也存在個別亂象,其實是社會亂象在網絡上的映射。

對此,張楠認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現行法律在直播內容治理上依然適用。另外需要響應行業新特征,積極治理,比如中央文明辦《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規范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提出具體要求,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對于直播打賞的治理,張楠更強調共治的邏輯,需要政府行業和社會多方協同。直播打賞形態相對具有創新性,政府在傳統管理規制能力的延伸基礎之上,它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保障。

張楠也分享了幾點思路。一是平臺應該積極主動探索治理,有時候部分極端性案件推動行業改變,但是有時候可能會矯枉過正。二是平臺跟從業者的職責邊界,治理職責不應完全由平臺承擔,需要各方面共同參與。

具體而言,現在很多平臺做了一定的嘗試,包括平臺打賞消費提醒功能,青少年模式,還包括一些針對特定不良現象的專項活動和倡議。張楠認為,有時候以非官方、非強制性方式更好,會在網絡空間上形成討論和各種文化交鋒的氛圍。

張楠認為,“制與治”需要把握好三點問題。第一,從規制的角度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條款,尤其關注相應的落實,可能涉及到監管手段,尤其是技術手段的配合。

第二,治理還是需要建構多元共治的局面,平臺、從業者、群眾多主體參與監督的模式。

第三,更良性的關系實際上是由“治”到“制”,這里面更多的規則其實可能是專家學者在提。,形成局部治理經驗,再從局部經驗上升到總體的規則,實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這樣保證直播行業常態健康發展。(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 張楠直播打賞是文化消費新形態 需建構多元共治格局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