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頭條:常州新能源產業動能澎湃

2022-08-17 07:53:10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龍頭企業集聚 貢獻全國三分之一動力電池產能

常州新能源產業動能澎湃

車水馬龍的常州市區


(資料圖)

8月上旬,多地連發高溫預警。位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常州,連續多日出現40攝氏度以上的“桑拿天”。就在高溫天中,常州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相關企業持續滿負荷運轉,全力保供達產。

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走訪了常州北電愛思特、當升科技、厚生新能源、騰龍股份等一批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的一線工廠。這些企業之所以開展“戰高溫”行動,一方面,是要把上半年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另一方面,在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下,上下游產業進度一環扣一環,企業在手訂單飽滿,亟待交付。

這些新能源產業鏈中游企業銷售如此火熱,受益于常州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幾年的持續發展。近距離的運輸半徑,服務中不斷提升的產品質量,使它們成為下游用戶的不二選擇。

近5年來,在吸引了理想、比亞迪等整車制造企業,以及寧德時代、貝特瑞、當升科技、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落戶后,常州新能源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值超1100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時代新能源、時代上汽、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產值增長均超五成,動力電池產能已占據全國三分之一。

戰高溫

產線工人全力保供

盛夏的常州,驕陽似火,熱浪滾滾。8月初,10點的戶外溫度就達到了42攝氏度。記者走進位于常州市金壇經濟開發區的北電愛思特生產基地,穿著工作服在戶外走一圈,便渾身大汗。此時,基地內往來穿梭的大小車輛絡繹不絕。一輛運送原材料的箱式卡車停靠在卸貨區,鏟車工人爭分奪秒卸貨,車間工人則輪流將成品打包搬運至車間門口,等待裝車。生產基地的運轉,并沒有因為高溫而停滯。

“滿負荷,是6月以來我們復工復產后的常態。好在車間里有空調電扇、冰鎮汽水,可以解暑。”北電愛思特副總經理傅東翔介紹,廠區有4條三元鋰電池電芯生產線,其中兩條線產能集中供北汽,一條線供韓國現代和起亞,還有一條線供應德國戴姆勒汽車,需求方都在緊盯訂單進度。“目前公司處于閉環生產狀態,下半年的訂單也已經滿負荷,要談新訂單,得排到明年以后。”

據介紹,北電愛思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0億元。一期廠區建設有2條動力電池極片生產線和4條鋰電池芯生產線,生產能量大于260瓦時/千克的三元系(NCM)鋰離子電池芯。二期還將上馬新生產線,再度提高產能。

同樣“戰高溫”、不停歇的,還有鋰離子電池材料生產企業。在距離北電愛思特不到3公里的當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現有生產線不僅滿負荷運轉,廠區二期工程新上馬的生產線也開始調試,預計最快月底就能正式投產。“往年的這個時候,屬于新能源汽車銷售淡季,公司員工都可以享受高溫假。但今年情況特殊,公司從管理層到生產一線,都在堅守崗位,全力保供達產。”公司財務總監臧建春介紹,當升科技同時掌握濕法制備前驅體和火法制備正極材料兩大關鍵技術。公司于2010年在創業板上市,并在5年前將公司最大的生產基地布局在常州金壇。

“廠區占地750畝,總投資超過30億元,建設了規模為10萬噸/年的高安全高比容量長壽命鋰電正極多元材料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高端數碼電池等領域,目前客戶涉及全球前十大鋰電龍頭。”臧建春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的規劃設計,從花園式廠區,到廠區用水二次回收利用的景觀噴泉,再到分布式發電廠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廠區科技含量十足。“目前,常州生產基地產能已占母公司50%以上,正在調試的二期生產線,將主要生產公司新研發的產品,未來公司生產重心也將逐步移至金壇。”

頭部車企成“鏈主”

吸引新能源產業上下游集聚

“一企帶一產,一產興一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要由上游的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中游的整車,下游的充電服務等產業組成。近年來,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匯聚了從整車制造、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池管理系統到電池等3400多家產業鏈企業,是長三角新能源汽車板塊中產業鏈最長、涉及領域最全的地區之一。

“汽車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近年來,常州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為‘鏈主’,吸引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常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劉敏介紹說,常州吸引了理想、比亞迪等新能源頭部車企落戶,并積極搭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產業創新載體,形成了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理想汽車規劃年產10萬臺新能源整車,正在進行二期零部件擴建,致力于在常州打造3000億年產值的智電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規劃年產20萬臺新能源整車及40萬臺套核心零部件。

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1.8萬輛,居江蘇省第一,占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的比重達53%。其中,理想汽車交付6.04萬輛,同比增長100.3%;比亞迪常州基地累計交付5.52萬輛,實現銷售69.6億元。

受到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產業的帶動,不少裝備制造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開啟產品轉型之路。在常州市武進經濟開發區,原來主要生產燃油車空調零部件的上市企業騰龍股份,從去年起也開始布局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熱交換零部件。其中,車規級空調管這一產品已成為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去年公司定增募資,主要是為了研發和生產新能源車的配套零部件,產品重心隨之向新能源車產品傾斜。今年7月,傳統淡季不淡,公司正加緊生產充分利用產能保障客戶供貨。”騰龍股份董秘蔣森萌介紹道。

騰龍股份車間里員工正在工作

動力電池強勢領跑

搶占新能源產業發展先機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常州人明白,要想打造新能源汽車名片,核心動力電池板塊是需要優先發展的主導行業。

2015年中創新航落戶常州金壇,成為第一家入駐常州的大型動力電池企業,2016年寧德時代與常州溧陽達成合作,2018年蜂巢能源“牽手”常州金壇。隨后,常州陸續吸引了貝特瑞、當升科技、星星充電、厚生科技等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2021年,常州車用動力電池裝車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以城市計位列全國第一。

8月初,記者走進位于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江蘇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盛夏的中午,這里的生產線也沒有停歇。厚生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11月,主要從事高端鋰電池隔膜的制造,因起步早、技術優,公司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并已遠銷國外。

“公司目前年產鋰離子電池隔膜4億平方米,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3C消費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公司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公司擁有高端的涂層材料及先進的涂覆工藝,使厚生的涂覆產品在耐熱性、粘接性及界面穩定性上表現突出,可大幅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公司引入了工業4.0制造理念,可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目前,常州已集聚涵蓋了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電芯、電池PACK箱體及配件、鋰電設備等領域的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政企攜手“補鏈強鏈”

科創動力持續輸出

數十家上市公司在常州的布局,只是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動力電池板塊的“冰山一角”。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帶來的“紅利”才剛剛開始,眾多“后起之秀”正展現出勃勃生機。

6月30日,在常州金壇召開的“兩湖”創新區建設推進大會上,25個新能源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54.92億元。其中,作為充電服務產業的新秀、位于常州武進的星星充電,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充電樁運營企業之一。

在動力系統、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常州也擁有多個重大創新項目。匯川新能源汽車“多合一動力總成系統”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電機、電機控制器及電源等330萬套的生產能力;諾貝麗斯(中國)已將企業客戶拓展至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車企,產銷增速超過50%……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的后續創新發展方向上,常州也在努力嘗試,多點開花。一方面,多家企業正研發環保輕型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產品;另一方面,常州以智能網聯技術為突破點,布局智能駕駛產業,提升產業前后端的附加值。

支撐創新的是源源不斷的科創動力。常州先后建成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中創新航研究院等研發平臺,聚集了國創、南德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新能源企業的技術發展。截至7月,常州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市級以上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74家,動力電池相關專利達4444件,位居全國第一。

按照規劃,常州爭取到2030年左右將新能源裝備制造打造成萬億級產業,在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中占據重要位置,使常州成為國內領跑、國際知名的“新能源之都”。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