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賀文廣:設計生財之道

2023-04-07 14:35:25來源:樂居財經  

編者按:他們是行業的領軍者,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樂居財經推出“新十年”系列訪談,與CEO、老板們面對面,聆聽他們講述新時代下的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戰略。本期【見地】對話嘉賓:廣州設計周CEO賀文廣。


(相關資料圖)

撰文|楊凱越

排版|梓譯

出品|樂居財經

見過賀文廣的人,會覺得他像極了一個明星。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嚴肅起來則讓人心生敬畏。

他是廣州設計周最忙的男人,工作時的他自帶一種威嚴。作為廣州設計周的“現任掌門人”,他參與這個設計界的盛會已經18個年頭。“十幾年前沒有人覺得能做出這樣的展會,但現在看,我們做成了。”

如今,廣州設計周在其所屬領域之中“大名鼎鼎”,賀文廣肯定且自豪地表示“我們不僅是全國最大規模的設計周,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

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順應經濟環境變革的水到渠成:“得益于廣州的開放和包容,廣州作為商貿之都,從政策到經濟環境,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施展空間和自由。”通過采訪可發現,賀文廣看問題的邏輯嚴謹度及其務實的性格,也是廣州設計周能取得商業成功、實現市場化運營并形成規模化的關鍵之一。

“我們和其他設計周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是純市場化運營。”“開辦設計周初期就要想明白,用戶是誰,客戶又是誰?”“人工智能的出現給原創設計師帶來了春天。”“進入設計周2.0模式,未來會有上市的可能”。

他用樹杈一樣的結構,抽絲剝繭般地向我們解讀廣州設計周的1.0到2.0背后的商業邏輯,再到未來的宏偉計劃。“未來我們希望能做成全球最大的設計周。”賀文廣對此有野心。

設計師與品牌雙向賦能,商業化運營輻射全國

今年的廣州設計周正好“成年”。

堅持做18年,很多業內人恐怕都沒想到,賀文廣直言:“十幾年前大家都覺得設計類展會沒法辦,但如今大家看到廣州設計周,才發覺原來是辦得起來的。”回顧成長史,輕描淡寫。但實際上,在廣州設計周開辦的初期,張衛平與張宏毅兩位聯合創始人就把這個展會的服務對象和辦展目的都想的很明白,而在賀文廣十年的運營操盤下,這一初心也被逐步順勢踐行。

“市場化”是賀文廣提到的關鍵詞。基于市場化經營的邏輯,于廣州設計周創立之初,廣州設計周就梳理出直接的目標用戶——室內設計師。“目前我們服務的用戶,65%都是室內設計師,而且是已經解決了‘生存’需求,尋求更大發展需要的設計師群體。”精準目標用戶后,解決其需求,成為廣州設計周服務的重點。

“作為室內設計師,會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呢?我們梳理出品牌發展需求、榮譽需求、學習需求和開拓眼界的需求四個階段。”賀文廣介紹道,針對每個階段,廣州設計周就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做的事。

設計師們的發展需求,可能是需要全面采集各種材料信息、產品技術和行業趨勢,“那我們就整合產品、技術,全面展示。”設計師們的榮譽需求,則是渴望得到專業評選機構的認可和背書,“那我們就策劃或聯合運營榮譽獎項,也借此從中挑選出優秀的設計師,互相賦能。”有意思的是,廣州設計周的獎項如“可持續發展設計獎”“紅棉設計獎·年度工匠精神獎”“她設計獎”等,與常規行業獎項名稱不大相同,“我們所有的獎項都是站在業主的語境體系進行設計,能讓業主淺顯易懂,更容易找到適配的設計師。”賀文廣介紹道。

針對設計師們的學校需求和開拓眼界的需求,廣州設計周開始策劃多種論壇,廣邀國內外的行業大拿、行業上下游的意見領袖,進行頻繁的交流、互動,同時開拓游學板塊,帶領設計師們走出去,幫助設計師們深耕行業、累積專業知識。

一條龍服務,解決設計師們各個階段的切實需求,自然會有更多設計師成為廣州設計周的忠實用戶。此后,以城市授權合作模式,將這一套服務流程推向全國,將服務輻射至全國設計師。

至此,廣州設計周的“流量”足夠多,賀文廣開始思考運營和盈利的路徑。“流量本身是無法產生收益的,而流量帶來的成交才是收益。”首先是幫助品牌企業將產品送至設計師的眼前,提升被設計師采用的幾率,完成設計師渠道的推廣拓維和轉化。

“但這只是最初級的合作,更深層次的是設計師+品牌,兩者融合是否能帶來更多的產品賦能或品牌賦能呢?”賀文廣抽絲剝繭般,將廣州設計周背后的商業邏輯向我們展現。“品牌需要什么類型的設計師,我們經過日常的數據適配后,可以快速幫品牌篩選出并針對性對接。”賀文廣還介紹道,后期,甚至會有品牌來尋求“診斷”,“我們便集結設計師和品牌咨詢專家,組建超級品牌工作室,給品牌提供戰略咨詢和品牌定位的服務。”

基于市場化指向直接的設計師用戶,在借助設計師群體關聯家居建材廠商的客戶,廣州設計周借此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化運作體系,“這就是我們設計周的1.0體系”賀文廣總結道。目前,在該體系下,廣州設計周已鋪排了180+個城市的服務網絡,遍布全國。

設計周進階到2.0模式,高效聯動上下游資源

有了1.0版本,自然會有2.0版本的出現。助推廣州設計周模式升級的是加速進行中的消費迭代。

“以90后的崛起為分界線,消費者正在進行著從追求性價比向追求原價比的迭代,消費觀念轉向‘顏值即正義’,而這個消費群體也成為泛美學消費者,而‘美學內容’就成為剛需產品。”賀文廣一句話解讀出消費迭代后對產品需求的變化。

正因為美學內容成為主流,廣州設計周匯聚了十幾年的設計師群體資源,迎來了新的機會。“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設計師的資源,從中擇選出具備美學內容創作和研發能力的設計師,開啟超級策展計劃,聯手生產內容。”

從簡單的賦能設計師、關聯家居建材廠商,到直接生產內容,廣州設計周的“客戶”也從1.0升級到2.0,即文商旅。這兩行業看似跨度頗大,但經賀文廣的解讀后,商業邏輯清晰呈現:“因為文商旅最需要的是消費者流量,當消費者已成為泛美學消費者,那美學內容在哪里,消費者也就會跟風而至哪里。”

以內容取勝的文旅項目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再現盛唐風光的“網紅”西安,正是以國潮美學內容推動了整個城市的旅游業態騰飛。“原來文旅項目的節奏是‘EPC+F+O’,即工程總承包+融資+運營,但如今,這個節奏變了,‘O’被前置。”賀文廣笑著解釋道:“要先把內容業態的供應鏈建起來,才能論證這個文旅項目是可行的,才會有‘EPC和F’。”

此時,廣州設計周前期衍生而出的“超級策展”計劃就有了用武之地,集結泛美學相關的策展人和設計師,超級策展形成一個實際的內容機構,不斷產生內容、IP,解決了目前文旅項目最緊缺也是最難的一部分。“EPC部分,我們有足夠的材料供應商資源,工程落地不是問題。”賀文廣總結道“設計智庫+供應鏈資源庫+內容運營產品庫建立后,我們再對接文旅項目時,能提供到的已是全站式服務。”

“跨界”之下,不僅為廣州設計周拓展了其業務邊界,也給賀文廣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原來僅憑設計周1.0模式,是很難進行資本化運作的。進入設計周2.0階段后,“進入文旅板塊后,我們看到更多可能,也在嘗試進行項目孵化。”賀文廣透露,待孵化的項目成為樣板后,會和資本進行更多交流,“會有上市的打算。”

兩大方向重點發力,深挖人居生活美學潛力

經過十八年的進階蛻變,廣州設計周已經走到一個讓人想象不到的廣闊天地,而賀文廣對廣州設計周的未來,有一套十分清晰且詳細的思考與規劃。

賀文廣詳細解釋道:“我們會從兩個點去做深度發力,一個是策源研究,另一個則是數字化。”自去年起,廣州設計周將品牌愿景調整為“當代人居生活美學策源地”,基于這個定位,設計周的策略研究方向垂直在“當代人居生活美學”。“而在這個垂直方向之下,我們有‘三個最’的價值主張,分別是最中國、最國際、最當代。”賀文廣把“三個最”向我們展開“我們要以極具先鋒性的目光,整合全球的資源和眼界,立足當代中國人的人居生活美學所涉及的「材料技藝」、「空間業態」、「生活方式」三大領域的策源研究。”

而在數字化方向上的發力,賀文廣借用了這兩年大火的“元宇宙”概念。“我們基于元宇宙的技術架構和呈現方式,正在構建一個廣州設計周的數字化園區。”在這個園區內,數字化的設計周會有五個核心模塊的內容:設計中心、產業中心、會展中心、學習中心和設計周總部大樓。

用超強的邏輯結構,賀文廣向我們展現出十分未來化的新型設計周模式。“元宇宙概念近期有點降溫,但我認為基于元宇宙技術的行業應用,這一定是未來的大勢,而我們要做的則是搶先布局。”

賀文廣認為:運用得當,元宇宙模式將使得設計周的模式更為高效。“在這里,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展示、更高效的對接設計師、對接供應商,將整個設計周的生態資源都借用線上工具更快速盤活。”

但對于發展十分迅速的數字化,賀文廣也看到了其對于設計行業帶來的更多面影響。“比如最近最熱門的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引發了我們很多思考。”可能會有人思考,人工智能產生的“AI設計師”是否終會取代人類設計師,但在賀文廣看來,人工智能的興起,反而給了真正具備創造力的設計師更大的機會。

“人工智能真正干掉的應該是那些‘創意復制’者”賀文廣一針見血,他還認為,這一趨勢會倒逼著設計師群體加速分流“從業者只能朝著兩端走,一種是逼著自己真正做原創、創意,而有能力者會快速脫穎而出。另一種是缺乏創造力的從業者,只能去往落地、執行方向轉化。”

賀文廣樂稱這樣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會倒逼整個中國設計圈的多元表達,進入爆發式增長。”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