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航運指數期貨上市觀察:業界高度關注 形成“上海價格”尚待培育

2023-08-30 13:52:55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操子怡 記者 陳夢娜)國內首個航運指數期貨上市已有一周多,從首日交易的大漲,到目前期貨合約波動逐漸趨穩,投資者交易趨向理性。


(相關資料圖)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表示,航運指數期貨一方面將幫助貨主企業更加精準地管理價格風險,合理制定運輸計劃,另一方面,能夠助力集運市場進一步形成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價格體系。

作為金融和航運兩個市場的結合點,航運指數期貨的推出也是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一環。指數期貨推出后,業界和市場反饋如何?參與度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套保與套利并存,認知度有待提升

上海麗景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是本次航運指數期貨的參與者之一,雖然因為資格問題錯過了首日交易,但該公司總經理余靖告訴記者,早在數年前,他就通過上海航交所旗下的運價公司實現了一次套保,這些經歷讓他更愿意采用金融工具來進行風險對沖。

他介紹,當時客戶在3、4月份的時候要報8月份的價格,但是貨代報價只能報一到兩周的價格,否則報不出來。“當時蠻巧,有這樣一個機會,通過航交所旗下運價平臺,有個交易商正好有一個席位,那個交易商就幫我報上去了,最后8月份的價格確實是漲了不少,所以是真的起到了套保的作用”。

據航交所相關人士透露,資本對于集運指數期貨的上市較為積極,目前許多期貨公司都在積極進行市場培育工作。不過,作為新生事物,產業鏈企業對這一產品的認知度不夠,參與的積極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南華期貨境外市場分析師傅小燕向記者表示,產業客戶對航運期貨比較感興趣,但多以觀望為主,未實際入場交易。呈現這方面特點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集運行業產業客戶沒有衍生品交易經驗;其次,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作為國際化品種,對知識儲備、交易經歷以及資金都有一定的要求。

余靖也向記者表示,金融工具確實可以解決實體企業的需求,但是理解和參與門檻較高,且部分企業覺得風險較大。而且目前市場上,實體企業可以通過招標的方式鎖定價格。“比如說我現在一年有1000個柜子,你們自己投一個價格出來,這樣它就把自己的風險給規避了。”

另外,期貨有保證金,出資的比例怎么樣,這些問題尚不清晰,也阻礙了企業參與交易的意愿,“不能因為運價跌了,比我們當時談好的還更便宜,你就走了,那這個損失誰來承擔。”

中信期貨董事長張皓認為,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航運運價波動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宏觀經濟狀況,集運指數期貨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高盛全球銀行及市場部中國期貨經濟業務主管王鴻燕也認為,由于集運指數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觀積極的狀況,所以該產品也擴充了投資者資產配置的品種體系,因此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在采訪中,摩科瑞中國交易員李丁告訴記者,雖然摩科瑞從事的主要是原油、能源等干散貨和大宗商品交易,但是它們也同樣積極地參與這一品種交易,因為這一指數能夠反映中國基本面的情況,“對于交易所信用背書的這些產品,我們都會積極地參與。”

變被動為主動,“上海價格”尚待培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航運業除了簽訂長期合同外,幾乎沒有風險對沖的工具,而且長期合同也有履約風險,伴隨著航運指數期貨的上市,航運產業鏈企業就有了遠期運價管理的工具,有利于經營利潤穩定。

余靖也表示,目前航運運力主要被幾家國際船公司壟斷,三大航運聯盟幾乎主導了全球航運市場,因此一旦市場疲軟運價下跌,船公司想要通過停運、漲價等手段抬高運價,企業對于價格就會陷入被動。他表示,隨著集運指數期貨上市,船公司就可以鎖定未來的運價,從而掌握一定的價格主動權。

國泰君安期貨能源高級研究員黃柳楠表示,集運指數期貨上市有利于定價權的分配。他解釋,我國集運市場較大,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相比較其他指數期貨,打造集運指數期貨更符合國內市場的需求,也更有優勢。另外,他表示,我國外貿企業在出口時更傾向于采用fob報價,集運指數期貨上市后,企業就更愿意采用cfi報價,“這種方式下,出口企業就必須在國內尋找貨代,也有利于國內的貨代企業做大做強。”

傅小燕表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是服務型品種,是期貨市場發展以來最具創新性的品種,因此,需要更多支持,更長周期的市場培育。

她表示,要形成“上海價格”,期貨公司層面要多做投資者教育,多做路演和培訓,深入現貨市場調研,真正了解行業的痛點,了解企業的根本需求。另外,交易所也可以開通夜盤,滿足境外投資者的交易需求,同時加強與境外交易所聯系,促進跨境套利的機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