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投資 > 正文

元春判詞(元春)

2023-06-11 02:10:00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導(dǎo)讀

1、很多人認(rèn)為元春主打金玉良緣,甚至不喜歡黛玉,我以微末見識寫一寫個人觀點。

2、一、元春的黛玉的交集在林黛玉還未進(jìn)賈府之前,冷子興就交代:政老爹的長女,名元春,現(xiàn)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去了。

3、黛玉未進(jìn)府,元春已是女史,而薛家也有十年沒有進(jìn)過京城。


(資料圖)

4、在元妃省親之前,文中一字沒提黛玉寶釵見沒見過元春,但在省親當(dāng)晚,元春卻問:薛姨媽、寶釵、黛玉為何不見。

5、這就透露出一個信息,元春見過這兩個表妹。

6、小說會安排很多暗場情節(jié),不需要寫得特別細(xì),元春這么一句話,我們就知道她們以前見過,可能姐妹之間還有交往,曹公就不必在前文里寫這么多余的一件事。

7、王夫人解釋說外眷無職,不敢擅入,這是詩書世家的禮儀。

8、元春的表現(xiàn)是:賈妃聽了,忙命快請。

9、一時薛姨媽等進(jìn)來,欲行國禮,亦命免過,上前各敘闊別寒溫。

10、一句闊別寒溫,就說明她們都見過。

11、那么是什么時候見過呢?便是黛玉進(jìn)賈府之后,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之前。

12、也就是說,寶釵是晚于黛玉認(rèn)識元春的。

13、元春選入鳳藻宮那一年,黛玉和寶釵年齡都還比較小,對于小孩子,元春能有什么厭惡之心?對她而言,釵黛都是小妹妹罷了。

14、二、元春不喜“玉”字省親當(dāng)晚,元春把寶玉題的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

15、寶玉寫詩的時候,寶釵就站出來指點寶玉元春不喜“玉”字,讓寶玉改了。

16、有人就拿著這個說事,可見元春不喜歡黛玉。

17、這種邏輯堪稱放屁,寶玉的玉難道不是玉了?元春還討厭自己的親弟弟?鳳姐就曾經(jīng)說過:討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18、我認(rèn)為元春不喜歡玉字,鳳姐的解釋算得上一個理由。

19、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寶玉本身。

20、寶玉一見黛玉就問:可也有玉沒有?可見這句話,寶玉之前就問過。

21、寶玉還自己吐槽:家里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們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

22、所以寶玉肯定在元春和諸多姐妹里提過這個玉,不僅提,還要問別人有沒有,然后還要說沒意思。

23、再想一想寶玉小時候的日常,上到賈母,下到丫鬟奴才,天天都是“寶玉”“寶玉”,動不動還會有人問,寶玉的玉呢?那塊玉怎樣怎樣。

24、搞不好寶玉自己還要上演砸玉,元春會喜歡那個字才怪。

25、再有就是金玉良緣。

26、薛姨媽和王夫人說過一句話: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jié)為婚姻。

27、這句話連黛玉都聽到了,元春能不知道?我認(rèn)為元春很有可能對這個說法有些反感,否則她為什么要避開“玉”字?寶玉寫了紅香綠玉,她就把“玉”字丟了,于是有玉的怡紅院,成為沒有玉。

28、這一改簡直是在宣布:你們都看見了,這里沒什么玉。

29、三、元春端午節(jié)贈禮這一節(jié)歷來解釋為元春更喜歡寶釵,有意促成金玉良緣。

30、

31、寶玉寶釵的禮品是: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lǐng)。

32、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shù)珠兒。

33、眼下兩種說法,一種認(rèn)為寶玉和寶釵相同的是鳳尾羅與芙蓉簟;一種認(rèn)為是紅麝串。

34、在數(shù)珠兒是否等于紅麝香珠上,我們幾個人有些爭執(zhí)不下。

35、還有人指出紅麝、鳳尾與芙蓉,全都指向黛玉,怎么可能送給寶釵?是王夫人暗中調(diào)換。

36、還有人認(rèn)為這禮物是寶釵參選失敗,元春的安撫。

37、總之是二寶禮物一樣了,所以有心人就往金玉良緣上靠。

38、其實我倒認(rèn)為,黛玉和三春東西一樣,是元春把黛玉當(dāng)做她們賈府的自家人。

39、我不認(rèn)為這一點表示元春不喜歡黛玉,也不認(rèn)為這點表示元春看好了寶釵做弟媳。

40、以薛家當(dāng)時的狀況,賈家當(dāng)時的門第,元春不會看好這門親事。

41、這對賈府沒有太大的裨益,薛姨媽和王夫人還在,兩家的關(guān)系就一定存在,這時候成親沒什么益處。

42、我認(rèn)為寶釵和寶玉東西一樣,是元春在表示寶釵和其他女孩子不同。

43、你看她送禮物時,因身份而產(chǎn)生了幾個層面,賈母一層、王夫人等一層、寶玉一層、黛玉等一層,李紈鳳姐這類外姓媳婦單獨一層。

44、按理說,寶釵就該和黛玉她們是一層的。

45、寶玉是外男,所以和眾姐妹不一樣,而寶釵之厚重,與寶玉相同,不像是抬舉,反而像疏遠(yuǎn)。

46、幾乎是向外明說,看見沒有,我多么重視這個薛家的姑娘,她的禮品和我親弟弟的一樣,她是我姨媽的女兒,是住在我們賈府的客人。

47、但王夫人、薛姨媽、寶釵,她們卻覺得這像是信號,元春好像支持金玉良緣了!接著的清虛觀打醮就很神奇,很多人就認(rèn)為這是賈母公開反對金玉良緣,讓元春這一贈禮沒有下文,王夫人薛姨媽有口難言。

48、其實仔細(xì)看,元春贈禮之后鳳姐和賈母狀態(tài)很特別。

49、清虛觀打醮是鳳姐攛掇起來的,她很高興,想去給自己放個假。

50、而賈母也很高興,表示要一起去。

51、只有王夫人不愿意去,理由兩個,身體不舒服,預(yù)備元春那里可能有人來。

52、不愿意去的還有寶釵,賈母卻要求她和薛姨媽一起去。

53、看賈母狀態(tài),王夫人就笑:還是這么高興。

54、頗有種我們都勝利在望了,你還有功夫高興?但賈母表現(xiàn)卻是:心中越發(fā)歡喜。

55、我認(rèn)為這個歡喜是賈母讀懂了元春的意思,祖孫兩人心照不宣地來了一手。

56、鳳姐這個人精也看出來了,所以想去休假放松。

57、在張道士提親的時候,賈母在道士跟前來了句: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

58、用和尚來回絕道士,賈母真乃神人也。

59、更神的是賈母后面的話: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

60、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

61、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62、她竟然說就算窮都無所謂,薛家有錢吧?在一邊吧?聽見了沒?寧愿找窮的也不考慮!如果元春支持金玉良緣,那么她就會有應(yīng)對賈母的策略,但是沒有。

63、王夫人薛姨媽這邊一點動靜都沒了。

64、王夫人預(yù)備元春那里有人來,可能壓根就沒有人出現(xiàn)。

65、所以想寶釵那句話:我倒象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誰是妃子呢?上頭穿黃袍的才是妃子啊!用寶釵的話來反擊寶玉,就是:上頭穿黃袍的才是妃子,你這會來說我像妃子了?而真妃子元春可不就是有寶玉這么一個好兄弟嗎?那么寶釵那句話的潛臺詞應(yīng)該是:你真是你皇妃姐姐的好兄弟!你姐姐戲弄我,你也戲弄我,當(dāng)我是什么?你就應(yīng)該和那些嬉皮笑臉的姑娘們頑去!所以元春支持金玉良緣這件事我認(rèn)為絕不是在這個時期,一定是賈府走上末路,在某種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

66、而這種不得已造成了寶玉和寶釵的悲劇,特別是寶釵個人的悲劇。

67、因為元春的描寫就這些,后文無從分析,所以只能談到這里。

68、至于她不喜歡黛玉,我認(rèn)為是無稽之談。

69、更喜歡寶釵這種說法我認(rèn)為也有失偏頗。

70、這話兒從哪兒來啊?林黛玉來賈府的時候元春已經(jīng)入宮了,真正見到就只有元春回家省親的那一會兒時間,人都沒有了解多透徹哪來的得罪和不喜歡,雖說林黛玉日常小脾氣一大堆誰都不給面子,但這種正規(guī)場合她還是知道些分寸的,林黛玉以禮相待元春沒有不喜歡或者厭惡的理由。

71、一、元春確實喜歡薛寶釵,但不會因此就討厭林黛玉。

72、從親戚的角度來說,元春和寶釵是有親在的,雖說不是特別的親近,但也比黛玉要近親的許多,尤其是兩家走動很頻繁,沒準(zhǔn)兒小時候還在一起玩兒過,這種感情肯定不會和黛玉這種從小不在一起的人一樣,寶釵和黛玉都喜歡寶玉估計府里的人應(yīng)該都清楚。

73、但這事兒和元春并沒有關(guān)系,不管是誰做了她的弟媳都不會妨礙她的生活,更不會妨礙她們姐妹之間的情分,再說了,元春當(dāng)時已經(jīng)進(jìn)宮做娘娘了,寶玉選擇誰和她并沒有啥大關(guān)系,她犯不上為了這事兒就在省親的時候公然站隊,沒有這個必要。

74、二、賜禮這事兒恰好說明了元春只對林黛玉疏遠(yuǎn)并非是不喜歡。

75、有網(wǎng)友說賜禮的事兒就說明了元春不喜歡黛玉,這事兒可真的是冤枉,元春不喜歡賈環(huán)應(yīng)該算是比較明顯的了,在比詩詞的時候元春沒夸他,等到賜禮的時候更是沒有他的份兒,這才是真正的不喜歡,而黛玉不僅得到了元春的禮還在作詩詞的時候得到了元春的贊賞,這是不喜歡?你們怕是忘了,元春和寶釵本來關(guān)系就好,給自己更加親近的人禮物好一些有啥錯誤?元春知道有黛玉這號人估計都是從家里的書信中得知的,她沒見過黛玉更沒和她接觸過,怎么會沒由來的就討厭她了呢?要是真的討厭,她應(yīng)該就給賈環(huán)和黛玉一樣的待遇,那才是真正的討厭。

76、三、從各個角度來看,元春都沒有不喜歡林黛玉的理由。

77、元春入宮的時候年齡很小,等到回家省親的時候好像也還沒過二十歲,這個時候她還是個小姑娘呢,而那時候林黛玉也不過是十來歲的年紀(jì),就算在元春回家省親的時候稍微有點兒張揚了,那又有什么呢?元春是回家省親,見得都是自己的長輩和兄弟姐妹,難道她還會在意這些虛禮不成?就算黛玉、寶釵和寶玉在元春面前說了啥不太合理的話,元春也不會和他們計較的,都是自己家的兄弟姐妹難道還會因為這些小事兒就生了嫌隙?不過是同輩之間的玩鬧話罷了,估計元春都不會放在心上,過后想起來沒準(zhǔn)兒還覺得有趣。

78、最后:元春要是不喜歡林黛玉,估計都不會跟她說話,更不會給她東西,也不會當(dāng)面夸她了。

79、元春喜不喜歡黛玉,和元春是不是曾經(jīng)暗示過支持“金玉良緣”其實是兩碼事。

80、“元妃省親”時,元春是贊常薛林二位妹妹的才華的,并沒有不喜歡黛玉,而是對釵黛都喜歡的意思。

81、黛玉是賈府收養(yǎng)的孤女,是賈母所說的“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之一。

82、三春黛玉四人一樣的都是賈府中的小姐,元春的端午節(jié)賜禮三春黛玉賈府四位小姐是同等的。

83、為什么會認(rèn)定,元春不喜歡黛玉呢?因為,元春端午節(jié)賜禮是在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七,寶玉帶著黛玉一起“共讀西廂”才一個多月時間,寶黛愛情剛剛發(fā)萌。

84、此時寶黛二人見到元妃端午節(jié)賜禮獨寶玉和寶釵的相同,并且還比三春黛玉賈府中四位小姐高一檔,頓時有了很不一樣的感覺,寶黛都為此聯(lián)想到了“金玉良緣”上。

85、黛玉對寶玉抱怨自己沒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只是“草木人兒”。

86、寶玉看寶釵“羞籠紅麝串”,想到“金玉之事”直看成了“呆雁”然而,元妃的端午節(jié)賜禮獨寶玉寶釵的相同,不管有沒有支持“金玉良緣”的暗示,卻都不是不喜歡黛玉的意思。

87、作為賈母口中的“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之一的黛玉,是賈府收養(yǎng)的孤女,按照正常情況將來黛玉是會和三春一樣的從賈府出嫁到其他“門當(dāng)戶對”的人家。

88、作為賈府中收養(yǎng)孤女的黛玉,身份上是賈府中三春黛玉四位小姐之一,而并非與寶玉定親的“童養(yǎng)媳”,正常情況是當(dāng)然是會嫁出賈府的。

89、但黛玉畢竟在血緣關(guān)系上是表小姐而非賈府嫡親的小姐,卻也不排除像鳳姐調(diào)侃黛玉“吃茶”那樣嫁入賈府的可能性。

90、賈府中人,也唯有鳳姐在元妃端午節(jié)賜禮的一個多月前調(diào)侃過一次黛玉“吃茶”而已,深宮中的元妃怕是根本不會知道鳳姐調(diào)侃過“木石姻緣”。

91、當(dāng)元妃賜下端午節(jié)禮時,也更不會知道一個月多前農(nóng)歷三月中旬,寶黛二人已經(jīng)在大觀園中桃花樹下背著眾人一起看過了《會真記》,并且寶黛二人還用書中的“淫詞艷曲”來相互交流起來,寶黛已經(jīng)初定了“兒女私情”。

92、寶黛之間并無婚約,元妃端午節(jié)賜禮時三春黛玉相同,將黛玉視為“我們家四個女孩兒”并無任何不妥,也完全沒有不喜歡黛玉的意思。

93、既使,元妃的端午節(jié)賜禮獨寶玉寶釵相同,真如寶黛二人聯(lián)想的是元妃暗示支持“金玉良緣”,也并不代表元妃不喜歡黛玉,而只是代表在寶玉的婚事上,元春表示自己看好寶釵可以作為“寶二奶奶”的候選人的。

94、賈寶玉的婚事,自有賈母賈政母子二人來決策,王夫人要孝順賈母、要服從賈政,王夫人并沒有多少發(fā)言權(quán)。

95、賈元春作為賈母的孫女,賈政的女兒更是需要孝順祖母與父親賈母賈政,元妃對于賈寶玉的婚事與王夫人一樣并沒有多少影響力,即使賈元春有意向也是僅供賈母賈政母子二人參考罷了。

96、所以,認(rèn)為元春不喜歡黛玉是沒有道理的,認(rèn)為元春端午節(jié)賜禮暗示自己看好“金玉良緣”倒是確有可能,最起碼是寶黛二人自己已經(jīng)先就這么想了,是寶黛“共讀西廂”有了“兒女私情”的后遺癥吧?林黛玉沒得罪元春,她得罪的是元春那個媽王夫人。

97、王夫人要自己兒子娶自家侄女薛寶釵,要賈家把扶貧自己娘家的事進(jìn)行到底,元春跟王夫人一個鼻孔出氣,自然要出來禍禍"金玉良緣"。

98、我覺得元春沒有不喜歡林妹妹啊,省親的時候林黛玉確實為寶玉做了一首詩,但我認(rèn)為這并不會得罪元春,別的也沒有其他事情能看出來她倆之間有什么矛盾。

99、就算她更喜歡薛寶釵,但我覺得也不會因此討厭林妹妹,元春這個人是非常識大體,心思玲瓏,我認(rèn)為她對姐妹們都非常好。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關(guān)鍵詞:

責(zé)任編輯:hnmd003

相關(guān)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