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百事通!戶外運動,誰做先鋒?——專訪極致玩家創始人馮冀

2023-03-27 21:57:41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就經濟、文化對戶外體育產業發展有何影響專訪了極致玩家創始人、著名紀錄片《谷愛凌:我,18》和《球王梅西》總導演馮冀。


(資料圖)

圖為馮冀(右側)與谷愛凌(受訪者供圖) 

他認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建設現代工商業文明需要,以及伴隨著改革開放后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所引發的社會思潮或許是當下戶外運動產業興起的深層原因,而企業家和大學生則起到了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

“玩戶外”為何流行

對于近年來以露營、滑雪等為代表的戶外運動快速興起,馮冀表示,經濟水平是核心因素。戶外運動客觀上有一定的經濟門檻,文化更是在經濟基礎的土壤上才得以興盛。

在馮冀看來,從觀賞性體育到體驗性體育,分為幾個階段,與人均GDP水平高度相關。“回顧歐美國家體育產業的興起歷程,它的一個明顯的指標就是人均GDP,過了5000美元,靜態文化開始發達,達到6000-8000美元時,文化由靜態轉為動態,1萬美元是一個臨界點,突破這個臨界點后,會產生溢出效應,觀賞性體育變為體驗性體育。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這是一個硬指標。”馮冀說。

另一方面,城市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馮冀表示:“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某種程度上,從野外到城市是一個異化的過程。當你回到了大自然以后,見到山,見到水,見到樹林,是很舒適的,這種自由感是一種需求,是人本能的情緒。”

馮冀認為,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以興趣為紐帶的社群成為人與人之間新的組織形態,而城市生活帶來的疲憊與枯燥使得人們迫切需要去大自然中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旅游觀光不同,戶外運動是一種以身體為媒介的深度體驗文化,這幾方面合力形成了一種社會思潮,是推動當下戶外運動興起的深層力量。

誰做先鋒

產業的興起需要示范效應和先鋒開拓引領。馮冀表示,在中國的體育產業里面,原來戶外這塊是一個空白,中國的民間戶外運動是由高校大學生推起來的。以北大山鷹社為代表,影響力和傳播力較大,還有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

“一是他們通過外教、留學生接觸到了西方成熟戶外運動的模式,二是他們的眼界和文化水平比較高,直接翻譯了國外一些書籍,進而引進了很多新理念,以登山運動為例,里面比較有影響的有‘自由攀登’概念,攀登不是為了競爭,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在山里面得到了自由和快樂,去實現一種價值目標。”馮冀說。

除了來自高校的學生,另一股重要的推動力量是企業家群體。對此,馮冀認為,“企業家具備這樣一種探索的欲望,能成為企業家的人,大多屬于‘老虎型性格’。這種性格的特征就是勇敢,敢去挑戰,敢去嘗試,敢去冒險,不怕失敗,并且控制性和目標感特別強。這樣的性格意味著他們會去嘗試各種具有風險的挑戰。”

他進一步解釋道,換個角度看戶外運動,體育本身也是為工商業文明建設和工業化生產服務的。

體育、規則、工商業文明

談及體育與工商業文明的關系,馮冀指出,經濟基礎的發展,一定要有相應的文化跟它相配合。現代體育成熟于19世紀末,它是工商業社會背景下一種文化思潮。

圖為馮冀(受訪者供圖)

“體育本質上是一種游戲,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發明了無數的游戲,其中有一部分現代游戲形式變成了體育運動,為什么?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這些現代游戲符合了工業化生產的需要,這些需要最根本的特征是‘競爭與規則’。”馮冀說。

他進一步舉例表示,在一個工廠體系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各司其職,但我們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發揮到最極致。體育運動也是如此,當你依照這種行為方式不斷地去堅持,就形成了你的習慣,習慣進而轉變為性格。你自覺擁有了這種平等、競爭、規則的意識,而這種意識是工商業文明所需要的。

最后,具體到市場主體層面,為何在戶外運動行業內出現了很多“小而美”的公司?馮冀認為,這也符合基于上述思潮下的邏輯,現代戶外運動源于歐洲,當地很多公司都是“家族企業”,祖祖輩輩就做一件事,在垂直領域里做到極致。德國中小企業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也由此創立了“隱形冠軍”這一概念。

展望未來,馮冀認為戶外運動有望成為一個萬億級的大產業,目前這個市場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以何種方式擴張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最理想的方式是形成商業閉環,做出屬于自己的生態圈。(魏政)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