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原】【望安山文學】王金山|?|?又是一年“夏治”時(大特寫)

2023-06-01 10:13:30來源:個人圖書館-望安山文學  

又是一年“夏治”時


(資料圖片)

文/王金山(安徽)

今年6月21日,夏至。啥意思?即紅紅火火的一年一次的冬病夏治“熱”又要開始啦!咳嗽莫等天寒治 夏季敷藥正當時在某公司辦公室工作的女青年黃紅英,前幾年因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折騰得夠嗆,一到天冷就經常請病假。去年夏天,她到醫院接受了“冬病夏治”,去年冬天COPD病明顯好轉。嘗到甜頭的黃紅英,今年夏天再次去醫院接受了“冬病夏治”。咳喘是呼吸系統疾病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癥狀,可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等等疾病的過程中。冬病夏治,是指對一些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如咳喘類疾病在未發病的夏天進行調治。夏季,因天氣炎熱,咳喘類疾病不易復發。冬天,因天氣寒冷或氣溫驟降,咳喘類疾病便容易復發。人,要順應自然界陰消陽長的變化,適時調整人體的陰陽,以達到養生和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天正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如果能順時就勢,攝取陽氣,進行針灸、推拿、藥物穴位敷貼,便可以扶正固本,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冬季易發的病就不容易再發了。藥物敷貼法的最佳穴位,即敷貼于寒痰最容易內伏的穴位——肺俞、心俞、膈俞,使咳喘病患者陽氣旺盛,抵抗力以及免疫力增強,從而達到驅除伏寒,防止咳喘病在冬季時復發或發作后加重。藥物敷貼時要注意敷貼的時間。一般來說,兒童是4-6小時,成年人8-10小時。如中途敷貼的部位癢得厲害,或像火燒樣難受,可隨時揭去。局部僅有微微癢的感覺或溫熱,可以貼幾個小時,等藥干燥后取下,如發現貼后皮膚起小水泡,只要注意不要使其破損即會自然吸收。貼藥時間最好是晴天中午前后,陰雨天效果較差。藥物敷貼時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少出汗。飲食上要清淡,不要吃過甜、過腥、過辣的食物。

(原載《人民日報·健康時報》2001年8月9日)冬病夏治不能包治百病又是一年的冬病夏治“熱”來臨,于是,諸家醫院為了搶奪這塊“肥肉”,醫院與醫院之間,醫院與諸科室之間,科室醫務人員與醫務人員之間,紛紛展開了“看不見硝煙”的“爭奪戰”。而同時,那些街頭小巷的診所、藥店也紛紛跟風打出“冬病夏治”的旗號,宣稱能“治療百病”“根除哮喘”“使您一勞永逸”等等。冬病夏治真能治療百病包括“根治”嗎?我們知道,冬病夏治是將冬天好發的病,選擇在夏天治,這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天人合一”“擇時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論,乘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經絡疏松之時,通過藥物敷貼等中醫治療手段,調節人的臟腑功能,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至于冬季受寒引發的常見疾病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凍瘡、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現如今,有人又將頸椎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骨性關節炎以及感冒(流感)、肛腸疾病、口腔潰瘍、牙齦炎、脈管炎、咳血等也搭上了“冬病夏治”的順風車。

(原載《健康報》2009年6月11日)當然,這些疾病也不是講“冬病夏治”沒有效果,能根治的案例也有,但凡事不能“吹”過了頭,否則會在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從而自“毀”自己。再者,以上所說的“夏治”疾病有許多則是要隨時、及時治療的,什么時候治療都有效果,并非是指“冬病夏治”時。其次,據有關專家介紹,成人敷貼的藥物也不是“一刀切”、“一膏貼”、“一樣穴(位)”,如慢支、咳喘、冬天易受涼等寒性病癥患者,在藥物上選用溫散性質的藥材,敷貼部位主要為定喘穴和肺俞穴。定喘穴位于頸后部,敷上溫散性的藥有止喘功效,在肺俞穴上敷藥則可以調理肺臟功能。至于那些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的有過敏性體質的哮喘患者,主要選擇的是祛風類藥物,穴位則主要選擇風門、大杼等。兒童敷貼也應辨證取穴,如偏于脾肺虛損的患兒,則應選用調理脾肺功能的穴位肺俞、脾俞等;偏于脾腎虛損的患兒,則應選用調理脾腎功能的穴位脾俞、腎俞等;平時痰多的患兒,則應選用膻中等穴位;過敏體質者則應選用內關等穴位。等等。然而,現在有的醫院(醫生)敷貼的穴位均是幾個相同的穴位如風門、肺俞、定喘、心俞、大椎、脾俞、腎俞、天突、膻中等,如此“千人一貼(一樣的藥膏)”、“一藥多貼(多種病或不同證型)”,怎么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應有療效呢?況且,中醫和西醫對哮喘的認識是有區別的,西醫所指的哮喘主要是指過敏性支氣管哮喘,中醫所說的哮喘是一個廣義的范疇,是指臨床上所見到的哮、咳、痰、喘等癥狀的綜合征。一般情況下只有陽虛體質的病人才適用于冬病夏治,而經常反復咳黃膿痰和血的病人,有皮膚過敏體質的人,則不適宜。還有,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也就是說,同一種疾病,會有不同的證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氣虛損型、陰液虧虛型等多種證型,分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運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會達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可見,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夏治”,也不是一種“膏貼(穴位)”能“貼”所有的患者。為講究療效,不褻瀆“冬病夏治”的名聲,諸家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部門應對適應病種(包括藥物、穴位、采用療治的方法)嚴格把關,各科應該發揮自己科室的特色,如針灸科、推拿科、理療科、呼吸內科、兒科、皮膚科、風濕科、腎病科、耳鼻喉科等,均應按照自己科室的特色來開展“冬病夏治”。為此,要做好“冬病夏治”,除了要求參與其中的醫療機構要把治療的病種控制好,敷貼的藥物制備好,辨證的穴位選擇好,后續的治療維護也很重要。有關專家提醒,由于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適用人群,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會有一些特有的感覺和癥狀表現,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疾病種類慎重選擇這種治療方法,否則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會由于過用助陽之品,耗傷陰液,引發其他疾病。至于一般性疾病的搭順風車,有時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也許敷貼藥物還會損傷皮膚,甚至引發皮膚潰爛。痔瘡、濕疹、咳血等熱性病如果用溫性藥物敷貼,反而會“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最后要說的是,冬病夏治并不僅靠穴位貼敷、艾灸等,三伏灸貼只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其他如推拿點穴、伏針、火龍灸、穴位閃罐(走罐)、穴位注射、中藥離子穴位導入法(將藥物濃煎成汁,應用專用的中頻離子導入治療儀,使藥物經體表穴位進入體內)、經絡刮痧排毒、隔姜灸、藥膳、理療、耳穴、足療、手療等療法也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療效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貼敷治療的同時,醫生常常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設計最佳的治療方案,辨證地配合運用其他一些治療方法以增強療效。總之,作為中醫一種有效療法的“冬病夏治”,我們在積極發揚、發揮、應用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一窩蜂”地濫用而“毀”了它。

(原載北京《健康》雜志2012年6期)(此稿同時刊載于《人民日報·健康時報》2009年6月11日、江蘇《江南保健報》2009年6月30日、湖南《大眾衛生報》2009年7月2日、廣東《中山日報》2009年8月7日、吉林《老年健康》雜志2009年8期、《湖南日報》2010年8月14日、北京《藥物與人》雜志2011年12期)冬病夏治最優法推擦胸背部冬病夏治去醫院貼敷固然好,然而,現在許多人因為時間、金錢以及自身特異體質等原因不得不與“夏治”失之交臂。如何彌補?現在傳授您一個既簡單又不花錢的“冬病夏治”法——推擦背腰部以及胸腹部等,如果此手法操作得當,同樣可以達到“異曲同工”的療效。現在,許多醫院(醫生)的“冬病夏治”藥物敷貼、針刺、艾灸、拔火罐等方法采用的均是大椎、定喘(雙側)、風門(雙側)、肺俞(雙側)、膈俞(雙側)、心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十七椎、天突、膻中、神闕等幾個常用保健穴位,而這些“夏治”的穴位大部分都分布在背部上。如何操作?家人或同事令患者(健康保健者)俯臥于床上或長沙發椅上,不用枕頭,頭轉向一側,上肢貼身伸開,全身放松。操作者立于床邊或沙發椅前,面向被操作者頭部,兩腿拉開小弓字步,兩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被操作者背部上方(注意手掌與背部貼緊),然后將腰腿部的力量運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適中,向前逐步用力推擦,使皮膚、肌肉在一瞬間隨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順勢推擦至腰骶部。推擦3~4遍后,再令被操作者將頭轉向另一側,仍按上法推擦3~4遍。然后,操作者右手半握拳,用腕力叩擊或用手指點按背、腰部的穴位大椎(第七頸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間)、定喘(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十七椎(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5腰椎棘突下)等,力量仍要適中,自上而下操作5分鐘左右。當然,被操作者亦可自己用一手或兩手的掌指、掌面反推擦背部和腰部,直到自己覺得背腰部發熱發燙為止。推擦過背腰部,再配合推擦胸腹部,可使冬病夏治的效果“錦上添花”。具體操作如下:坐、臥姿勢均可。自己將雙手擦熱后,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從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進行,每次5分鐘左右。還可兼做擦腹動作,用雙手交叉于腹部,適度用力來回摩擦,每次3—5分鐘。每天早起、休息和午飯后都可進行。擦過胸腹部,再用兩手任意一個食指或中指點按捏拿天突穴(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膻中穴(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以及神闕穴(肚臍眼)各1—2分鐘。俗話說“三洗不如一擦”。通過推擦背腰部以及胸腹部,能起到行氣通竅、疏松肌膚、安心寧神、催人振奮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日本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人體背部皮下積聚著許多免疫細胞,將這些健康衛士動員起來,會大大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而進行動員的最好辦法就是每天定時按摩推擦等。相關鏈接如今,許多人流行于用干毛巾擦背、擦腰、擦胸、擦腹等,這確實是個養生保健乃至“冬病夏治”的絕佳選擇。操作者準備一條盡量粗而柔軟的干毛巾,在家在辦公室的更衣室均可進行。操作時先脫去外衣,把毛巾放在要擦的部位上,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上下來回或交叉拉動,幾分鐘后,換一下手,再如此操作,直到擦的皮膚發紅發熱為止。每天1一2次,隨時可進行。溫馨提示操作者在推擦時用力要適度,不可弄破皮膚。患有各種疾病,特別是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應慎用或禁用。如果皮膚破損或發生感染及接觸性皮炎、牛皮癬、肺結核、腫瘤、不明原因的咳血、咯血等,不宜采用這種手法。其次,冬病夏治者若內服中藥或食療等,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分別采用扶正祛邪、補肺健脾、化痰活血、益腎壯陽、溫經通絡等治法,當然,這得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原載《南方科技報·醫藥星期三》2011年8月14日、北京《藥物與人》雜志2011年12期)冬病夏治,陰虛體質者別湊“熱鬧”又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熱”來臨了。安徽賈女士聽人說,許多冬天易發的病夏天都可以治療。然而前不久,一位中醫號脈后說她是“陰虛體質”,最好別去湊“冬病夏治”的熱鬧。賈女士不明白,為什么她就不能享受“夏治”呢?所謂冬病夏治是將冬天好發的病,選擇在夏天治,這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天人合一”“擇時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論,趁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經絡疏松之時,通過藥物敷貼等中醫治療手段,調節人的臟腑功能,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冬季受寒引發的常見疾病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凍瘡、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現在頸椎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骨性關節炎以及感冒(流感)、肛腸疾病、口腔潰瘍、牙齦炎、脈管炎、咳血等也搭上了“冬病夏治”的順風車。研究發現,“冬病夏治”適宜處于疾病緩解期或穩定期而非急性發作期的人群,體質偏氣虛或陽虛,陰虛體質者則不宜。這是為什么呢?陰虛體質為陰血不足,有虛熱表現,經常口渴,且喉嚨干、容易失眠、頭昏眼花以及心煩氣躁、皮膚枯燥無光澤、形體消瘦、盜汗、手足易冒汗發熱、便秘等。此類患者如果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貼,不光效果不好,反而有可能“火上澆油”,導致陰虛癥狀加重。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同一種疾病會有不同的證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氣虛損型、陰液虧虛型等多種證型,分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運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會達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對于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的有過敏性體質的哮喘患者,主要選擇的是祛風類藥物,穴位則主要選擇風門、大杼等。兒童敷貼也應辨證取穴,如偏于脾肺虛損的患兒,則應選用調理脾肺功能的穴位肺俞、脾俞等;偏于脾腎虛損的患兒,則應選用調理脾腎功能的穴位脾俞、腎俞等;平時痰多的患兒,則應選用膻中等穴位;過敏體質者則應選用內關等穴位。然而,現在有的醫院(醫生)敷貼的穴位均是幾個相同的穴位如風門、肺俞、定喘、心俞、大椎、脾俞、腎俞、天突、膻中等,如此“千人一貼(一樣的藥膏)”“一藥多貼(多種病或不同證型)”,怎么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應有療效呢?專家提醒,由于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適用人群,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會有一些特有的感覺和癥狀表現,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疾病種類慎重選擇這種治療方法,否則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會由于過用助陽之品,耗傷陰液,引發其他疾病。至于一般性疾病的搭順風車,有時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也許敷貼藥物還會損傷皮膚,甚至引發皮膚潰爛。痔瘡、濕疹、咳血等熱性病如果用溫性藥物敷貼,反而會“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為此,陰虛體質者可采取諸如內服湯藥等療法,堅持養陰降火、滋補肝腎的食療原則,多食滋補腎陰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龜、海參、鮑魚、鴨肉、百合、雞蛋,蜂蜜等,以及選用滋陰類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西洋參等。

(原載《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6月20日、《中國對外貿易》雜志2013年第7期)女性經期慎用藥物敷貼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給一位姓潘的女病人做了第三次冬病夏治的藥物敷貼。潘女士是位陽虛體質者,一年四季手腳冰涼,平時很怕冷,正屬于“冬病夏治”的最佳對象。前2次藥物敷貼后,她主訴很好,似乎感覺身體溫暖了點。然而,這次貼敷后,“麻煩”來了。那天晚上8點鐘左右,潘女士焦灼地打我手機,說當天貼敷的藥物已經取掉了,但貼敷的地方很癢,甚至全脊背、前胸等部位都癢得難受,還有大小不等的紅疹塊,怎么辦?“是不是貼敷的藥物過敏呀?”她問。“不能排除這個因素,可是,同樣的藥物,你前2次為什么不過敏?”我覺得奇怪,謹慎地問。“我也覺奇怪呀!”她也似乎哭笑不得。“你近日是否在月經期?”“是啊是啊,今日正好"老朋友’光臨,本來就肚子痛,現在又加上身上奇癢無比,倒霉呀,真是倒霉!”潘女士如實地回答過,唉聲嘆氣道。“這就對了,你的身上發癢可能與你的來月經有關,再加上敷貼的溫性藥物以及膏藥等的刺激,使你的"月經疹’癥狀雪上加霜……”我明確地告訴她實情。“月經疹?何謂月經疹?”潘女士緊張地在電話里追著問。“月經疹,就是女性每逢月經來潮前2~3天或月經期間皮膚瘙癢,出現皰疹、紅斑或發生紫癜等的一種臨床表現。皮疹多發生于顏面、胸前、后背及四肢等部位,隨著月經結束,皮疹和瘙癢癥狀便不治而愈。對月經疹較重、影響睡眠者,可口服克敏能、塞更啶、撲爾敏等脫敏藥。”我慢慢地解釋道。“原來如此!”潘女士舒了一口氣,“我家里有撲爾敏,我馬上吃2片!”“亦可配合抗過敏性皮炎的藥膏外搽……”我交代后,又不放心地補充一句,“記住,千萬不能用手撓抓!如果瘙癢癥狀實在明顯,受不了了,請到醫院看急診……”“謝謝王醫生,我知道了!”潘女士放下了電話。第二天下午,潘女士給我打電話說她現在身上的瘙癢癥狀已經好多了,甚至基本上不怎么瘙癢了。“看來女人的月經期是有許多方面要注意,包括冬病夏治的藥物敷貼時間也要盡量避開……”潘女士老練地總結道。“是的是的,你昨天本是月經期,冬病夏治如藥物貼敷等應該慎用或盡量避開這個時間!然而,由于貼敷的病人很多,一忙,我也將這個問題問忘掉了,給你帶來個小麻煩,真是對不起呀!”我也深表歉意。“沒事沒事,也怪我沒有說,主要責任還是在我……”潘女士在電話里格格笑道,“下次貼敷就知道了,決不會再犯這個錯誤……”溫馨提示潘女士不該在月經期接受冬病夏治的藥物敷貼,那么,女性在月經期應該注意的問題還很多,如盡量別美容化妝,別引吭高歌,別喝濃茶、咖啡、酒等。那么,女性在月經期化妝皮膚為什么容易出現過敏呢?這是因為女性經期時皮膚的敏感性增強,化妝就容易過敏。同時,化妝品中的細菌會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里,而經期時人的抵抗力較弱,化妝無疑增加了患皮膚病的風險。如果化濃妝,還會阻塞毛孔,不利于皮膚的通透。另外,有關專家表示,女性最好不要在經期間使用化妝品。一旦泌乳素水平增高,就會導致促性腺激素異常,卵泡不能正常發育、成熟,因而造成月經不調或月經不來。對于未婚女性來講,一旦閉經,就會導致不排卵而引起不孕癥。

(原載《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6月26日、《人民日報·健康時報》2015年6月26日、廣西《家庭醫藥》雜志2016年8月上半月刊)

【文中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策劃:耕文;主編:非魚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