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年貨物處理能力將達100萬噸以上,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首創跨境安檢前置|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環球觀察

2023-06-11 11:12:22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東莞報道

6月10日,在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內,莞港兩地海關人員正對一批高端精密產品進行跨境安檢、辦理海關手續,待完成所有安檢和打板、貨運站收貨后,將通過灣區快線直達香港機場,發向全球。空港中心海空聯運模式在全國首創跨境安檢前置,能為企業有效降低約30%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

6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位于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內的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保稅物流監管科副科長何玉華介紹,空港中心項目于4月18日啟動正式運行。截至5月18日,已監管驗放航次31個,貨重80噸,貨值約2700萬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首階段全面建成后,年貨物處理能力將達100萬噸以上。”


(資料圖片)

空港中心相當于一座“城市候機樓”,使香港國際貨站功能前移至東莞,為東莞及大灣區城市高附加值產品構建了快捷出海新通道,也填補了東莞航空貨運設施和功能的空白。

“我們最終目的是把香港圍繞國際航空樞紐構成的整個產業鏈復制過來,在這里逐步完成香港管理模式東莞化,逐步形成涵蓋貿易、研發、旅游、會展等功能的空港經濟產業。”東莞港國際空運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景超表示。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典型,空港中心的啟動運行,背后體現著東莞在推動莞港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的新探索,對助力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有重大意義。

年貨物處理能力將達100萬噸以上

驅車來到空港中心,一輛輛貨車裝載著已完成打板裝箱的出口貨物,駛向東莞港,經水運直達香港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國際物流通道、內地最重要的貿易轉口港,大灣區有近70%貨源通過香港機場進出口。而以往經香港機場發往全球的出口貨物,需要先在當地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再通過公路運輸,經深圳口岸運到香港機場貨站,完成安檢后再裝入飛機貨艙,整體效率并不高。

如今,隨著空港中心項目的正式運行,出口貨物在東莞就能完成“一站式”海關通關手續辦理和航空安全檢查,將香港機場貨站的功能和服務延伸至東莞港,在東莞前置完成出口貨物集拼、安檢、打板,以及進口貨物拆板、理貨等核心業務。

葉景超表示,海空聯運模式實際上全國各地近年來都在探索,但目前為止,大多數都沒有實質性突破,其難點包括現有的國內政策機制、全球民航監管條例等都較難突破。“在莞港兩地共同努力下,我們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突破了跨境前置安檢、制定海關監管方案、香港貨站內地收貨、創新設計海空兼容載具等,搭建起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海空聯運直達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現場了解到,為更好護航通關,黃埔海關還為空港中心專門量身定做了一套監管方案,包含了支持貨物的混離出口,允許保稅貨物和一般貿易、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多業態貨物混合出口,簡化通關、實施海關檢查前置、打造空港貨運樞紐,利用周邊陸運車檢廠、跨境電商監管場所等,支持一般貿易貨物、市場采購貨物、跨境電商等通過轉關方式,運到空港中心來出口等。

運營至今,空港中心已完成香港三大貨站(國泰貨站、香港空運貨站和亞洲空運中心)的進駐,31家香港空運貨代完成民航處備案。此外還進駐了4家公共打板倉,有5家船舶公司在此設立了定點收貨。

“現在通過空港中心出口貨物通關非常快速便捷,從貨物裝車到完成所有報關、查驗等環節并運至香港機場,全流程只需要不到1天的時間,操作成本降低了三成左右。”華海科技物流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浩聲說。

目前,空港中心正在按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是先導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至2025年。在此階段中,要實現香港機場安檢、打板和收貨等核心功能全部前移至東莞港,并完成市場培育。第二階段將選址東莞港臨港地塊,由東莞港務集團與香港機管局合作建設運營,逐步形成涵蓋貿易、研發、旅游、會展等功能的空港經濟產業,預計首期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為實施“灣區通”工程探索更多示范樣本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四周年,隨著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流動的大灣區處處生機盎然、活力迸發,“軟硬聯通”不斷加速。

日前廣東發布的《關于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其中明確,要深化實施“灣區通”工程。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

南方財經全媒體調研發現,今年以來,大灣區各地在推進實施“灣區通”工程上,不斷創新模式、加速融合。這其中,加速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則真正體現出“將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的新趨勢。

作為香港機場第三跑道重要配套設施,空港中心項目嚴格按照香港機場貨站標準建設,并作為其在華南地區的指定收發貨點。項目在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之外,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軟聯通”,項目創新案例入選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一批)。

隨著項目的進一步運作,對于對增強香港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提升東莞及珠三角地區貨物的物流通達能力有很大意義,也對推動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具有積極借鑒意義。

“空港中心未來就是要探索香港管理模式東莞化,探索更多海運聯運模式新經驗。”葉景超表示。

目前,世界局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面臨新問題、新挑戰、新機遇,如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港航產業融合發展,共同構建全球航運新生態,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是粵港澳大灣區港航產業的共同課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調研發現,除東莞外,今年以來,廣東各地也正在圍繞推進實施“灣區通”工程加緊發力,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港航業融合發展。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香港水陸相連的城區,今年以來,深圳鹽田主動對接香港北都區建設,提出全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根據規劃,合作區建設“五大工程”的首位,就是“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打通深港要素跨境流動主動脈”。

為加強合作,香港運輸及物流局今年與廣州市港務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于將穗港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領先的港口航運管理示范區,提升灣區港口群面向世界的國際港航服務能力和影響力,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