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黃龍:“土特產”激活鄉村振興池水_速訊

2023-06-20 09:01:21來源:騰訊網  

初夏時節,陽光明媚,走進黃龍縣石堡鎮的各個村莊,處處洋溢著嶄新的氣象。為用活用優鄉村“土特產”品牌,石堡鎮著眼現代休閑農業產業,立足鎮情實際,辟新徑、塑品牌、鑄引擎,著力寫好“土特產”文章,賦能鄉村振興。


【資料圖】

“土”字破題辟新徑

沿著縣城向東驅車10分鐘,就能到達磊莊村的東籬小菜園。隨著氣溫回暖,小菜園也熱鬧起來,不少游客或帶著孩子,或帶著父母,犁地、播種、鋪地膜,一派熱鬧景象。

說起東籬小菜園,磊莊村黨支部書記鄭關禮感慨頗深:“前年,我們著手打造東籬小菜園,最開始我們僅開設了20塊小菜地,沒想到十分受大家歡迎,短短幾天時間就全部被認領。現在,小菜園的規模不斷擴大,人氣也越來越旺。小菜園的打造盤活了低產能耕地資源,變低產能為高收益,蹚出了一條‘現代休閑農業+旅游’的新路子,畝均500元收益增至2000元,這一片農業泥土正慢慢成為宜業沃土。”

今年,磊莊村對東籬小菜園進行了全面升級,菜園周邊圍起了籬笆,每塊菜地之間用籬笆隔開,菜園旁邊的廣場上多了不少兒童娛樂設施,小溪從菜地旁流過,儼然一幅鄉村和諧美景圖。

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地主”的居民賀先生說:“在這里不會種地不要緊,附近的村民時常會來地里幫忙指導。這里離縣城也很近,我帶父母和孩子來收獲的不僅是時蔬,更是‘沉浸式’的體驗。”

從最初20塊菜地的試點,到如今67塊菜地的規模,東籬小菜園做活了“土”資源,打破了傳統種植的產業格局。地膜和菜苗的購買、搭架竹竿的租賃、日常菜地的澆灌……周邊村民的增收渠道隨著小菜園的“火爆”拓寬增加。

“現在露營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今年,我們將圍繞小菜園創建燒烤基地等產業鏈,提供燒烤、火鍋物品租賃服務,不斷滿足‘地主’的多元化需求。”說到今后的打算,鄭關禮充滿信心。

“特”字立品塑品牌

漁業休閑小鎮的核心區梁家河村依山而建、依水而生,沿著村間道路一路走來,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全國垂釣看陜西、陜西垂釣看黃龍”的品牌效應讓梁家河村的“煙火氣”越來越旺,休閑漁業已然成為梁家河村的產業引擎,也成為美麗石堡鎮的地方特色。

石堡鎮按照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標準,建設6000平方米微循環工廠化養殖區和260畝大水面高密度科技養殖區,主要養殖產值較高的加州鱸、紅鱒、淡水石斑等高端冷水魚類。同時,圍繞延鏈補鏈強鏈,統籌現有水產養殖資源、國標賽事品牌效應、鄉村旅游等資源優勢,建設1400平方米育苗繁育車間和1400平方米觀賞魚養殖繁育車間,漁業養殖產業的振興畫卷正徐徐鋪開。

走進觀賞魚養殖基地內,一條條丑萌的金魚爭相斗艷,來自福建的技術員季忠毅正在悉心照料著這些小金魚。“你別看這些魚小,可值錢著呢。去年12月,這些種魚進入基地,截至目前,我們養殖的以蘭壽、短尾獅、鶴頂紅、珍珠、三色蝶尾等為主打品種的10個金魚品種全部存活。”季忠毅自豪地介紹說。

觀賞魚養殖是發展庭院經濟的最佳選擇之一。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石堡鎮包村領導和干部在梁家河村組織召開了庭院金魚養殖宣傳動員會,向群眾詳細介紹了觀賞魚養殖的產業前景、養殖方法,動員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在“小庭院”里創出“致富路”。

“產”字延伸鑄引擎

說起石堡鎮的土特產,除了蜂蜜、核桃,讓人垂涎欲滴的便是該鎮安善村清泉老磨豆腐坊的豆制品。

還沒走進豆腐坊內,濃郁的豆香味便撲鼻而來。一顆顆豆子經過一道道工序,被制成豆腐、豆皮、豆干等各類豆制品,銷往農貿市場、超市、飯店,外黃里白、質地細膩的安善豆腐備受市場青睞。豆制品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術,安善村從咸陽等地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為村民教授豆腐生產技術,讓在豆腐坊務工的村民能夠熟練地操作機器,完成豆制品生產工作。

安善清泉老磨豆腐坊通過建立以“村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機制,按照收益的50%用于生產經營,20%用于村集體經濟積累,30%用于分紅,形成“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

“豆腐坊的建立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現在,訂單量穩步增加。”安善村黨支部書記鄒小平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我們還要進一步優化制作技術提品質增產量,與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臺探索合作,打開線上銷路,助力群眾增收。”

(來源:延安日報)

審核:王斌鋒

編輯:王峻超

黃龍縣融媒體中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