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預見2023】鄭后成:出口增速與制造業投資增速下行是2023年增量困難,基建投資大概率是擴內需主力

2023-01-19 17:41:17來源:金融界  

伴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經濟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可以預見,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新的2023年。但是,經濟運行仍將面臨不少風險挑戰。2023年中國經濟前景如何?通脹水平會不會對政策形成掣肘?外貿進出口、人民幣匯率又會有怎樣的表現?

金融界《啟程:百位首席預見2023》特別邀請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來一一進行解讀。

核心觀點:


【資料圖】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GDP增速目標區間有四種可能:一是5.50%左右;二是5.0%至5.50%之間;三是5.0%左右;四是5.0%以上。

2023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增量”困難是出口增速與制造業投資增速下行。

從歷史經驗看,在出口增速承壓下行期間,基建投資增速均維持在較高位置,承擔逆周期調節的重任。

當前人民幣匯率處于“811匯改”以來的第三輪周期的底部上升區間,后期繼續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國際金價大概率呈現中短期上行,中期承壓,長期上行的走勢,具有“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2023年我國GDP增速預期目標存在四種可能

金融界:您如何看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前景,全年GDP增速大概會是什么水平?

鄭后成:回顧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從1994年至2022年的28年間,有25年明確確定GDP增速預期目標,僅2000年、2001年以及2002年未明確提及。這25個GDP增速預期目標可分為五種類型:一是明確的數字型,如1997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控目標定為8%”,共出現4次;二是數字+“左右”型,如201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共出現16次;三是封閉區間型,如20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共出現3次;四是半封閉區間型,如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共出現1次;五是不設置GDP增速預期目標,如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共出現1次。

2012年以來,我國GDP增速目標區間總體是向下調整,下調幅度為0.50個百分點。具體到某個年份,或持平于前值,或下調0.50個百分點。如果這一規律繼續成立,則在2022年GDP增速目標為“5.50%左右”的背景下,我們認為,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GDP增速目標區間有四種可能:一是5.50%左右;二是5.0%至5.50%之間;三是5.0%左右;四是5.0%以上。

具體到2023年我國GDP增速的季度走勢,我們認為1-4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大概率總體呈上行走勢。這一判斷由四個子判斷組成:一是2023年2季度GDP當季同比大概率高于1季度;二是2023年4季度GDP當季同比大概率高于3季度;三是2023年下半年GDP同比大概率高于上半年;四是2023年2季度與3季度GDP當季同比孰高孰低較難判斷。

首先,我們對比1季度與2季度。根據醫學專家的觀點,1-2月乃至1季度是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高峰期,有相當部分人因新冠陽性居家隔離,疊加考慮1-3月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大概率持續下行,預計1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不會太好看。反觀2季度,利空因素是,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大概率在1季度的基礎上下行,而利多因素是隨著全體免疫的推進,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高峰期已過,此外,隨著開工季的到來,以及《政府工作報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舉措落地,尤其是考慮到2022年2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僅為0.40%,因此預計2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大概率高于1季度。

其次,我們對比3季度與4季度。我們堅持2023年下半年美聯儲大概率降息,3季度概率大于4季度的判斷。美聯儲降息將推動全球宏觀經濟復蘇,并推升大宗商品價格。與3季度相比,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作用下,4季度宏觀經濟更加受益于美聯儲降息。與此同時,我國宏觀經濟將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也就是復蘇階段。此外,2022年4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錄得2.90%,遠低于3季度的3.90%,從基數角度對2023年4季度形成利多。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預計2023年4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大概率高于3季度。

再次,我們對比上半年與下半年。我們認為,本輪PPI當月同比的低點,大概率位于2023年6月左右,這就意味著,2023年1-6月我國工業企業大概率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而7-12月大概率處于被動去庫存階段。主動去庫存階段為蕭條階段,而被動去庫存階段為復蘇階段。這就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好于上半年。

最后,我們認為,3季度宏觀經濟基本面大概率好于2季度,但是2季度基數低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無法形成共振,判斷二者孰高孰低的難度較大,不能得出3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一定高于4季度的判斷,也就無法得出2023年1-4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逐季上行的結論。

綜上,我們認為2023年1-4季度GDP不變價當季同比大概率總體上行。

2023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增量”困難是出口增速與制造業投資增速下行

金融界:新年伊始,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對全球經濟發出警告:今年將有三分之一經濟體陷入衰退,形勢比去年更艱難。您覺得今年我國經濟將會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鄭后成: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從需求端看,相比2022年,2023年宏觀經濟面臨的“增量”困難與挑戰有兩個:一是2023年我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大概率進入負增長區間,且不排除全年持續負增長的可能;二是2023年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速中樞大概率低于2022年,并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持續下探,且不排除全年持續下探的可能。以下我們從PPI當月同比的走勢出發進行深入分析。

我們認為,“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勢,不排除全年處于負值區間的可能”。在這一前提假定下,首先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從歷史走勢上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與PPI當月同比的相關系數為0.70,而出口金額累計同比與PPI累計同比的相關系數為0.66,均為中高度相關。這就意味著,2023年我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勢。

其次看制造業投資增速。從歷史走勢上看,一旦PPI當月同比進入負值區間,則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速將持續下行;而一旦PPI當月同比進入正值區間,則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速將企穩回升。如果這一歷史規律成立的話,則2023年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速大概率全年持續下探。

基建投資大概率是2023年擴內需的主力,消費的基礎作用可能會受到制約

金融界:出口面臨巨大壓力,擴大內需將會是今后一段時間政策關注的重點,未來如何擴大內需?

鄭后成: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二是“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三是“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可以看出,不論是政府投資、重大工程、區域間基礎設施,還是政策性金融、重大項目,均指向基建投資。可見,基建投資是2023年“投資的關鍵作用”的主力軍。從歷史經驗看,在出口增速承壓下行期間,基建投資增速均維持在較高位置,承擔逆周期調節的重任。基于以上兩點分析,我們認為2023年我國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還將維持在較高位置。

展望2023年,我國消費增速面臨兩重利多。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2022年我國消費增速較低,這就意味著2023年消費增速面臨低基數的利多。第二,在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背景下,雖然12月我國遭受疫情嚴重沖擊,“陽性”居家治療,但是進入2023年1月之后,社會活力重新恢復,聚集性消費與場景式消費出現反彈。綜上,2023年我國消費增速大概率高于2022年。盡管如此,2023年消費增速依舊面臨三重利空,大幅上行概率較低。第一,從CPI的角度看,2023年核心CPI、豬肉CPI以及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大概率難以大幅上行,至少在上半年維持低迷,這就意味著2023年CPI當月同比難以大幅上行,至少在上半年維持低迷,難以在價格角度推升消費增速。第二,雖然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在中長期利多我國就業率,但是在出口增速持續承壓的背景下,2023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可能還將位于較高位置,難以對消費增速形成利多。第三,在國際油價持續下探的背景下,疊加2022年同期基數位于高位,預計石油及其制品類零售額當月同比持續低迷,從結構角度對2023年消費增速形成壓力。

2023年CPI可能呈“寬底U”型,而PPI可能呈“V”型

金融界:國內防疫優化后經濟復蘇,各種需求也開始起來,您覺得今年通脹會在什么水平?

鄭后成:CPI方面,從豬肉CPI看,2023年豬肉CPI當月同比大概率維持低位。這一判斷的分析過程如下。2022年3-10月,豬肉平均批發價月度均值從3月的18.25元/公斤攀升至10月的34.54元/公斤,與之相對應,豬肉CPI當月同比從3月的-41.40%單調上升至10月的51.80%。站在2022年12月,我們認為受去年同期基數攀升的影響,2023年3-10月豬肉CPI當月同比大概率穩步下行,尤其是4-10月,這就意味著2023年4-10月豬肉平均批發價大概率穩步下行,至少難以大幅上行。在基礎上,我們有兩個推論:一是既然10月豬肉CPI當月同比不高,那么即使11-12月大幅上行,絕對讀數也不會很高;二是1-3月大概率是豬肉CPI當月同比的高點,而1月豬肉CPI當月同比與2022年12月的很接近,而2022年12月豬肉平均批發價同比的均值為29.31%。保守預測,2023年豬肉CPI當月同比最高點高于40.0%的概率較低。

從核心CPI當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當月同比走勢看,二者均跟隨PPI當月同比。對于PPI當月同比,我們的基本判斷是2023年6月可能是PPI當月同比的年內低點。這就意味著,2023年6月大概率也是核心CPI當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當月同比的年內低點。綜合看,即使下半年核心CPI當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當月同比上行,但是其上行幅度不會很高,因為PPI當月同比在2023年下半年大幅上行概率較低。此外,豬肉CPI當月同比在7-10月大概率還將繼續下行,對CPI當月同比形成壓制。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我們認為2023年CPI當月同比總體不會太高,且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寬底U”型特征。

PPI方面,在2022年國際油價呈“倒V”型走勢的背景下,我們認為2023年國際油價大概率呈現“V”型走勢。二者疊加,我們認為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勢。也就是說,在11月PPI當月同比錄得-1.30%的背景下,2023年1-6月PPI當月同比大概率持續下行,錄得深度負增長,并在6月觸底。至于2023年下半年,我們認為大概率在6月的基礎上反彈,但是反彈的力度不會太高,12月大概率依舊大概率處于負值區間。如果這一判斷成立的話,則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全年處于負值區間,類似于歷史上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的情況。此外,1月12日公布的PPI當月同比翹尾因素走勢總體也呈“V”型走勢,其年內低點為-2.78%,位于5月與6月。這就與我們根據國際油價走勢得出的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勢的結論相印證。

看多人民幣匯率與國際金價

金融界:新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開門紅態勢,人民幣會成為2023年強勢貨幣嗎?人民銀行已經連續兩個月增持黃金,今年黃金會不會迎來反彈?

鄭后成:2023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大于貶值壓力。這一判斷的依據有以下四點。第一,從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看,2023年我國處于主動去庫存向被動補庫存轉化階段,而美國則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領先于美國。第二,從貨幣政策走勢看,在美國ISM制造業PMI持續位于榮枯線之下,以及美國長短端利差倒掛的背景下,2023年3-4季度美聯儲大概率降息,中美利差大概率收窄,利多人民幣匯率。第三,從美元指數的走勢看,美元指數處于周期的頂部區域,隨著美國宏觀經濟承壓,以及美聯儲降息,美元指數的下行是大概率事件。第四,從人民幣匯率自身周期看,當前人民幣匯率處于“811匯改”以來的第三輪周期的底部上升區間,后期繼續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至于國際金價的走勢,從中短期看,隨著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以及美國ISM制造業PMI滑至榮枯線之下,2023年包括美國經濟在內的全球經濟將處于收縮區間,在此背景下,美聯儲大概率在2023年3-4季度降息,這將壓低美元指數以及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因此中短期內國際金價大概率繼續上行。

從中期看,包括美國經濟在內的全球經濟的運行遵循經濟周期的規律。雖然當前全球經濟下行,但是在經濟周期規律的作用下,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再次上行是必然事件,美聯儲大概率在降息之后再次加息。屆時國際金價可能面臨一定壓力。

從長期看,國際金價的走勢與全球GDP同比存在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1961年以來全球宏觀經濟增速中樞下移,與之相對應,國際金價中樞上移。在無明顯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全球GDP同比在長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因此長期看,國際金價大概率繼續上行。綜上,國際金價大概率呈現中短期上行,中期承壓,長期上行的走勢,具有“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