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環球今日訊!【預見2023】仲量聯行龐溟:外資“真金白銀”加碼中國資產,預計二季度房地產銷售將較明顯回暖

2023-01-18 09:45:00來源:金融界  


【資料圖】

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經濟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可以預見,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新的2023年。但經濟運行仍將面臨不少風險挑戰,2023年中國經濟前景如何?通脹水平會不會對政策形成掣肘?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準有力?我國進出口、人民幣匯率又會怎樣表現?供需兩端政策持續發力下,房地產會不會迎來涅槃?

金融界《啟程:百位首席預見2023》特別邀請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來一一進行解讀。

核心觀點:

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主引擎,2023年消費增速有望逐步恢復到8%左右。

通脹并不構成今年宏觀經濟的重要主線和調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脹短期內可控,其增長趨勢和整體形勢預計仍較為溫和。

近期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跨境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外資“真金白銀”加碼買進中國資產,這些都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和政策面質效齊升充滿信心。

預計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房地產市場銷售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暖勢頭,“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將更為暢通,銷售端、融資端、投資端數據將逐步呈現企穩反彈態勢。

國際投資者將更加重視中國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將繼續深化資產組合中物流倉儲、長租公寓、生命科學等物業布局。

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主引擎

金融界:請您展望一下2023年中國經濟?預計2023年經濟有哪些核心增長點?

龐溟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各項主要指標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全面的、積極的改善,全年經濟增長大概率可以超過百分之五,經濟總量將再上新臺階,宏觀政策效能與發展質量將穩步提升,全方位的、多層次的、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格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不斷完善。

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復蘇趨緩,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一步緊縮,全球貿易下滑、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概率在提升。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態勢不變、長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變,宏觀調控力度、政策效能與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工業產出提振、消費企穩、投資發力等諸多方面的動能將得到充分反映,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支持,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可以說,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主引擎,依然能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支持,依然能為海內外投資者提供持續的、穩健的、安全的、長期的投資機會和豐富的、多元化的資產類別。

目前的投資項目儲備顯示,2023年各地區穩投資發力早、力度大、領域新,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領域項目成為多地重點,預計2023年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投資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與此同時,伴隨著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則不斷加碼和優化,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房企到位資金等相關指標將逐步改善,房地產行業將重新成為穩投資、穩增長的正向貢獻項。

受到穩需求促消費政策落地生效、居民收入與超額儲蓄支持、勞動力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企穩等正面因素助力,預計線下消費場景復蘇、消費意愿提升、消費信心改善將帶來消費需求較為強勁的釋放,2023年消費增速有望逐步恢復到8%左右,修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在針對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的政策支持下,特別是在重點恢復和提升大宗消費的政策帶動下,預計2022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0.2%的趨勢將得到有效扭轉。

七大因素推升今年通脹水平,但不會成為政策主要限制因素

金融界:考慮到當前海外通脹仍將高位運行,容易通過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向我國傳導,尚需要高度關注通脹反彈的潛在可能性。您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脹預期?

展望2023年全年,在需求端帶動下,未來我國通脹水平回升的可能性較大,CPI增長中樞相比2022年將有所抬升。這主要出于七個原因:

第一、從全球角度看,高通脹壓力仍在不斷的蔓延和傳導中,我國在一段時間內仍面臨來自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能源價格、糧食價格抬升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第二、從行業角度看,我國的局部通脹壓力更有可能集中在能源行業及相關采掘業、食品加工及養殖業等產業,中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有可能加大;

第三、從突發、偶發因素看,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極端天氣等因素疊加,有可能給能源、糧食和食品的生產和供給帶來擾動;

第四、從貨幣角度來看,我國貨幣供給增長較快,廣義貨幣增速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處于相對高位,貨幣供應量對物價影響將滯后顯現;

第五、從需求角度看,伴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復蘇、供求關系基本恢復穩定、內需逐步回暖走強,會帶來消費動能快速釋放、商品和服務需求價格走高、物價中樞特別是核心CPI中樞整體有望修復抬升;

第六、從工資角度看,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勞動力市場復蘇步伐將大大加快,餐飲、娛樂等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的勞動力需求將明顯增加,失業率價格將明顯改善,并助力工資水平平穩回升。

第七、從長期趨勢看,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中國人口老齡化、低碳轉型等中長期挑戰也不容忽視。

但是我們認為,通脹并不構成今年宏觀經濟的重要主線和調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脹短期內可控,其增長趨勢和整體形勢預計仍較為溫和。

由于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是生產國而非消費國,其居民心態相對穩健、謹慎、保守,主要亞洲國家的疫后恢復過程并未明顯伴隨著高通脹的特征。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速偏低,且對未來收入預期也仍偏弱,因此消費修復的彈性大概率也不會很強。

在防疫政策優化后,消費場景、意愿、能力相對生產復蘇而言仍較受限,特別是聚集性、流動性、接觸式消費的復蘇會相對滯后,且地產鏈條相關消費和需求在地產企穩復蘇態勢尚未穩固的背景下,難以拉動通脹中樞迅速上行。此外,CPI的漲幅也會受到外部通脹壓力減輕、食品價格總體保持溫和、翹尾因素相對較低等原因限制。

可以說,2023年全年通脹形勢應依然溫和、可控,出現持續的、快速的通脹升溫的概率并不高。在經濟逐步回歸到相對正常的供需平衡和合理的潛在增長區間、貨幣政策仍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和回穩向上勢頭為主要任務的背景下,不必過度強調未超過政策目標的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壓制作用。

預計2023年全年平均CPI為2.5%,考慮到就業、收入、預期和消費需求的修復步伐,上半年CPI有望保持在2%左右,下半年CPI將升至3%左右的水平,個別月份的CPI在基數效應和經濟加速復蘇的主要拉動下有可能突破5%。預計2023年全球主要能源和金屬的價格水平將同比下行10%左右,疊加國內社會有效需求逐步回暖走強,有助于PPI平均漲幅維持在0.5%左右的較低水平。

預計貨幣政策將與財政、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協調配合

金融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您認為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準有力?

龐溟預計下一階段的經濟工作將針對社會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為支持,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居民部門預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重點著眼于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復蘇,增強經濟內生動能,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全社會活力,對沖疫情散發多發對經濟恢復節奏和政策接續發力的外在沖擊,助力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后續貨幣政策將繼續兼顧短期和長期并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的關系,兼顧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并處理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范通脹升溫潛在可能的關系,兼顧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并處理好投資、消費、就業、匯率等宏觀政策權衡維度的關系。在延續貨幣政策穩健基調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更側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重點領域更受支持,貨幣政策、流動性投放、信用傳導更為精準、高效、科學,做到精準發力、充足發力、靠前發力。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狀態,保持市場利率平穩運行,進一步引導政策利率下行,努力帶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企業貸款利率、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步下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更好結果。

后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加力提效,在保證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預算內財政有可能保持更大的擴張力度,支出政策優先度將高于收入政策,且將加強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針對“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訴求,財政赤字率、專項債額度、發行特別國債概率、調入資金和國企利潤上繳的比例和資金使用效率均有提升空間,通過發揮財政促投資帶消費、穩經濟調結構的撬動作用,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同時為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望支持基礎設施投融資、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結構性發展機會。

此外,預計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協調配合,加大對重點領域和結構性發展機會的投入,協同并進、接續發力、放大效能,努力穩定市場合理預期和社會總需求,彌補有效需求,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跨境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外資“真金白銀”加碼買進中國資產

金融界:新年伊始,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對全球經濟發出警告:今年將有三分之一經濟體陷入衰退,形勢比去年更艱難。您覺得今年我國出口將會呈現怎樣的變化,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應對?

龐溟展望2023年,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逐步走向衰退的概率不低,WTO預計全球貿易量將呈現回落趨勢,對中國出口的拖累效應可能超過部分產品出口增加、部分出口目的地成長的結構性增長效應,中國出口增速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疊加2022年高基數,假設出口價格穩定,預計2023年中國商品出口額將小幅負增長(-3%左右),商品進口額也將滑落至負增長區間(-1%)。

不過,中國產品對歐洲高能耗行業產品的出口替代、汽車產品加速出海、全球出行恢復帶動的相關商品需求、中國與東盟商貿關系加強等因素,有可能給這一預測帶來上行風險。

金融界:2022人民幣匯率之所以大幅度震蕩,主要受到美元瘋狂加息影響。美聯儲加息周期并未結束,可以預見2023年人民幣匯率還將受到中美利差的巨大影響。2023年匯市呈現開門紅態勢,有評論稱“強美元”將走向終結,您覺得2023年人民幣將會在什么區間波動?

龐溟:世界經濟增長前景和國際環境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仍將持續調整、美元指數仍有可能在較高水平波動,諸多因素都會對國際資本和跨境資金流動帶來溢出效應。可以說,短期內多空因素仍將交織互現,人民幣匯率總體上仍將維持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寬幅震蕩走勢。

但是,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尋底、其他主要經濟體步入衰退概率增加、美聯儲加息節奏逐步放緩、美元指數驅動力(行情838275,診股)減弱,未來美元指數大幅上行的空間有限,美元最為強勢的時期已結束,預計美元指數將見頂,提振人民幣匯率和市場信心。

近期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跨境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外資“真金白銀”加碼買進中國資產,這些都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和政策面質效齊升充滿信心,對優化調整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有序實施充滿信心,對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韌性充滿信心,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加速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充滿信心,對中國能提供持續的、穩健的、安全的、長期的投資機會充滿信心。

在這些積極因素和正面預期的推動下,加之我國穩定匯率的政策工具箱依然較為豐富、政策儲備依然較為充足,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彈性、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的規則性、透明度將繼續提高,全年總體趨勢有望保持穩步回升、溫和走強并逐步向向中長期均衡價值水平和合理區間趨近,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達到6.6左右水平。

預計二季度房地產市場銷售將出現較為明顯回暖勢頭

金融界:房地產政策在供給端、需求端持續發力。您認為2023年房地產會不會復蘇,如果復蘇預計會在哪個時間點?對居民購房、“保交樓”以及房地產支持政策有哪些建議?

龐溟:隨著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有序實施,各地房地產支持政策落地的節奏進一步加快、優化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預計近期密集出臺的支持房地產市場和行業的各項需求端與供給端政策將逐步釋放效能,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和居民的合理購房需求將得到更加精準有力的支持,房地產企業資金鏈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債務風險將得到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多主體的防范化解。

最近,多部門、多地區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多舉措、全方位的政策組合拳,著眼于有效降低購房負擔和貸款成本、提供政策支持和鼓勵誘因、提振信心與修復情緒,提升居民購房需求,促進合理住房需求恢復與有效釋放,并取得了一定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實際效果。

本著“穩”字當先、以穩促保、“保”字托底、以保固穩的工作思路,在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等各項工作的前提下,剛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群體購房成本持續下降,居民的預期、收入和購房意愿有望穩中有升,疊加房企復工復產節奏加快、施工強度有效提升,市場銷售企穩回暖勢頭有望得到有效鞏固,優質房地產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和信用有望改善,讓房企實現“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

預計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房地產市場銷售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暖勢頭,“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將更為暢通,銷售端、融資端、投資端數據將逐步呈現企穩反彈態勢,各項積極因素將有效支持房地產市場實現軟著陸,房地產行業將重新成為穩投資、穩增長的正向貢獻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推動房地產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這一政策表態既是基于對目前房地產行業形勢的判斷和考量,更是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就我們的觀察,預計2023年國際投資者將更加重視中國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將繼續深化資產組合中物流倉儲、長租公寓、生命科學等物業布局。在交易決策時,產業政策、板塊增長潛力、土地開發要求、資管表現等將成為重要考量因素。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