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夜讀|中年好學藝

2023-08-08 21:38:45來源:澎湃新聞  

“光頭”發了幾篇習作給我看,謙虛地要我提點意見。他說,從現在開始,他要學著寫作了。這個五十好幾、長我幾歲的“油膩”中年,居然寫出了清新脫俗的文字,讓我頗為驚訝。有一篇寫的是他對妹妹的懷念,讀來讓人淚目。

他的妹妹,是我的高中同學、文友和摯友。

年輕時代,我每次回南京探親,她總會帶著閨蜜從縣城來村里看我。我們一起看過秦淮日落,也幻想過幾個同學的旅行。她的父親在山東度過一段時間,后來舉家回到故鄉。她經常和我說起關于那個海濱城市的故事。在酸甜苦辣的成長歲月里,她和哥哥感情很深,哥哥對她的保護也非常到位。但人生無常,她離開人世一晃已經26年了。


(相關資料圖)

我本來和“光頭”并無交往,因了這份共同的悲戚,我們漸漸走近。他經常給我的散文點贊,也和我交流過對于文學和人生的看法。

“光頭”在文章中附著的老照片,讓我心有戚戚。這個世上,能配得上人生悲苦的,也許只有沉積于心的文字了。我們在平凡的世界里有無數的思念,這些思念可以揉碎,可以連接,可以穿插,可以壓實,可以盛放,以應對每時每刻的心跳。但是思念本身不會成為思念以外的東西,不會因為思念,窗前就有了一棵樹;也不會因為有了思念,就會有了共鳴。可是,有了文字,就不一樣了。

“光頭”是一位企業干部,平日里很忙。他說,他并沒有正經八百地從事過寫作,一把年齡轉入寫作的大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人說“中年不學藝”。其實,中年可以學藝。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當某一天逃脫“上班歲月如飛刀”的活法后,去“石都”福州,拜師學雕刻。我的石友中有雕刻師,我連拜師的對象都想好了。我在出產壽山石的福州和出產昌化石的浙江昌化,都見過年齡挺大的人拜人為師。更有中年人一朝不爽,離開職場,自學雕刻,漸成氣候的。

人到中年,或許少了些青蔥少年的機敏和單純。郭靖也好,王寶強也罷,練武都自年少。這個年紀,可以揮霍很多資源。但中年人就不一樣了,上有老下有小,本就雜事纏身,再要遇上霸道上司,還能剩下幾許心情學東西?再說,要是郭靖在又老又笨之際才遇上江南七怪,八成面試都過不了。

然而不必灰心,中年和少年相比,在閱歷的儲備上,在視野的開拓上,自有優勢。在學藝的“動能”上,也大不一樣。

中年時分,站在山崗上,可以望見老年時的“遠山”。如果年輕時因種種原因,沒有趕上學藝的“班車”,而中年時又慣于按部就班,那么到了老年時,很容易被一份骨感的難題擊中。

我無數次聽那些滿頭白發的人感嘆:要是當年好好學一門技藝就好了。但是時間不會寬恕這種失落。盡管“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年學藝當然沒人攔著,但假如中年時就已經逐步體味到暮色蒼茫的苦澀,體味到一份永遠不能消解的遺憾,何不從中年就開始拯救?

我的老友雁翔最近便在備戰造價師考試。多年前,他已經相繼拿下一二級建造師資格。他和我一樣,兩鬢斑白,心懷危機感。他這份在同齡人中少見的苦心孤詣,令我欽佩。我也見過同為中年人的老同事,新近學了篆刻,自得地發在朋友圈。

中年人愿意學的東西,有實用主義的,也有非實用主義的。無論如何,一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愛好,和一份可以憑之重新打量人生脈絡的長技,都讓人怦然心動、欲罷不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