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80%

2023-05-31 11:44:12來源:中國日報網  

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陳艾亞(Chetan Ahya)5月31日在中國日報網撰文稱,對亞洲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2023年將是該地區通脹迅速放緩、增長表現優異的一年,中國的GDP增速更是有望達到5.7%。

文章分析稱,亞洲經濟體在本輪周期中的內需潛力被低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美國不同,亞洲并未面臨嚴重的通脹,因此利率也不會劇烈波動。歸根結底,摩根士丹利與投資者的觀點分歧主要體現在對中國和印度的增長評估上。


【資料圖】

中國經濟穩步復蘇

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將更多地由消費推動,而消費是逐步恢復的。也就是說,在服務業實現就業增長進而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之前,復蘇將先由中高收入消費者來支撐。與此同時,在商品支出趨于正常之前,經濟反彈主要由服務支出來推動。事實上,這正是亞洲其他經濟體在2022年所經歷的。

4月數據顯示服務消費出現了反彈,這一情況已經持續到5月,體現在五一假期的旅行和消費數據中,其中包括國際旅行的增加。隨著復蘇穩步推進,商品消費預計也將在不久后有所改善。5月初,汽車銷售和家用電器等耐用品消費中已經釋放出初步的積極信號。

投資預計不會成為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不過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拖累效應將在2023年減輕。隨著更多項目的啟動,房地產銷售將再次回升,這將有助于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FAI)的改善。

亞洲貢獻率遙遙領先

文章進一步分析稱,印度今年的GDP增速預計將達到6.2%,不過投資者擔心其經常賬戶赤字會成為周期性復蘇的制約因素。事實上,印度的國際收支動態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轉變。

首先,服務出口迅速發展支撐了印度的經常賬戶余額。未來18個月,印度的經常賬戶赤字占GDP的比重預計將低于2%。

其次,投資者似乎低估了印度一系列強有力的供給側改革,比如引入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降低公司稅、推出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政策制定者已經將公共資本支出與GDP之比提升至18年來最高水平。這種改革勢頭與健康的私營部門資產負債表一道,正在推動私營資本支出的強勁上升。

文章最后指出,憑借強勁的內需,亞洲2023年的經濟增長將超過發達經濟體,其增長差距將升至460個基點,這是自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23年至2024年,亞洲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80%,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

來源:中國日報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