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報道:馬上評|周黑鴨們賣不動,“價格貴”不應背鍋

2023-02-20 18:55:32來源:鈦媒體  

圖片來源:周黑鴨官網


【資料圖】

近期,周黑鴨(01458.HK)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總收入同比下降20%左右,預計2022年凈利潤較2021年大幅下滑超94%。之后“周黑鴨業績大降超90%”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

對于業績暴跌,周黑鴨在公告中給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因為2022年國內新冠疫情反復,消費客流驟降,公司部分門店存在暫時停業情況;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端壓力增加;三是匯率變動導致匯兌損失增加。

而在熱搜詞條下,網民的大部分評論都是在吐槽周黑鴨的定價問題:“太貴了,吃不起了”,“價格在提高,可是越來越不好吃”……不少財經大V在分析周黑鴨業績暴跌現象時也直言:“消費不景氣的時候,貴就是原罪。”

除了疫情“黑天鵝”,價格貴是周黑鴨賣不動的主因嗎?筆者認為,消費者紛紛吐槽周黑鴨“價高”背后,反映出的是其渠道布局大改后的水土不服和缺少創新的產品,讓周黑鴨不僅逐漸失去了原有市場,也難以俘獲新興消費者的歡心。

價格貴是錯覺?賣不動是現實

定價固然是產品成功的影響因素之一,但對周黑鴨來說并不是決定因素。

筆者對比了外賣平臺上北京地區四大鹵味品牌的鴨脖產品定價,可以看出,周黑鴨均價的確是其中最高的,比均價最低的煌上煌每克貴了5分錢。但整體來看,鹵味品牌之間的均價差別并沒有在業績上反應出來,并不是定價越便宜,就能賣得越多。

制表: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根據煌上煌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煌上煌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萬元至4000萬元,同比下降了72.33%-79.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00萬元至1200萬元,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89.78%-98.3%。

均價低于周黑鴨的絕味去年業績表現也不如人意。絕味食品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億-2.6億元,同比下降73.49%-77.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5億-2.9億元,同比下降59.69%-65.25%。

可見,低價并沒有拯救絕味等其他鹵味品牌。至于消費者認為的周黑鴨“價格越來越貴了”,似乎也只是一種錯覺。

根據周黑鴨歷年財報可以發現,2017年-2020年期間,周黑鴨客單價均維持在60元以上,尤其是2018年,周黑鴨的客單價高達63.66元。而2021年,周黑鴨客單價則降至57.80元,2022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回升至59.13元。

如果價格貴是現在周黑鴨賣不動的主因,為何在2018年客單價突破63元的時候,市場上并不見很多吐槽其“太貴了”的質疑聲音,反而到了客單價有所下降的當下,卻聲討聲沸騰?

雞肉、豬肉?冷食、熱食?鹵味市場已變天

周黑鴨的真正問題出在了產品創新上。

縱觀周黑鴨發展近二十年,主打產品依然以鴨貨鹵制品為主。這么多年過去,周黑鴨都未能成功推出一款與鴨貨鹵制品分庭抗禮的新產品。鹵味三巨頭的其他兩家絕味、煌上煌的主要產品也是集中在鴨貨,這就導致目前鹵味行業中鴨貨賽道產品過于同質化。

一個賽道過于同質化,就會導致行業的集中度比較低。換句話說,你家主賣鴨貨鴨架,隔壁店也在賣一樣的東西,味道差不多,價格差不多,顧客買誰家都一樣,品牌沒有差別優勢,就難有出頭之日。

產品同質化可以說是目前整個鹵制品賽道面對的共同問題。艾瑞咨詢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鹵制品行業前五名的市占率只有20%左右。而高度分散的鹵味行業格局,正好給了新銳品牌崛起的空間。

相比周黑鴨、絕味們還在固守鴨貨,如今的鹵味市場已經在不斷涌現新的品類消費熱點,并且不少鹵味新品牌瞄準了雞肉類和豬肉類等鹵味空白市場,開拓新品類賽道藍海,例如2022年9月上市的“鹵味第四股” 紫燕食品,主打產品涉及雞肉、鴨肉、豬肉等三類肉產品,其中銷量最好的不是司空見慣的鴨貨,而是夫妻肺片。

紫燕食品發布的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鮮貨產品收入23.8億元,占比87.74%,其中夫妻肺片收入8.54億元,占比31.49%。

此外,有些新銳品牌還在鹵味吃法上也卷出了新花樣,例如主打新式熱鹵的品牌盛香亭、熱鹵時光、研鹵堂和鹵虎將等。傳統鹵味的消費場景一般可分為休閑鹵味和佐餐鹵味,都是冷鹵冷吃為主。而新式熱鹵則強調現場制作,熱鹵熱吃,主打一個“鮮”字,代表產品有鹵雞爪、鹵牛肉丸、鹵粉拌面等。

新式熱鹵契合了一部分消費者對于食材品質的要求,其消費場景也得以拓展:它既可以作為休閑小吃,又可以當做正餐食用。熱鹵的出現,使得鹵味市場再度細分和擴容,以研鹵堂和熱鹵食光為例,數據顯示,2021年研鹵堂門店數量增長將近2倍,熱鹵食光門店數量增長4倍。

當其他對手已經卷向新的品類和消費場景時,還在固守舊山河的周黑鴨、絕味們自然容易被消費者遺忘。

渠道布局大變,出現水土不服

除了產品創新不給力,周黑鴨這兩年的渠道調整也讓自身出現水土不服。

周黑鴨早期走的是“高端化+自營”路線,產品定位旅游伴侶或禮品,店址大多選在大型商超或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在享有流量高地的同時,禮品屬性對游客也有較強的吸引力。

近兩年,周黑鴨圍繞“離消費者更近”理念發力下沉市場。周黑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EO兼執行董事張宇晨曾在周黑鴨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會上透露,當時周黑鴨在三四五線城市已經開店666家,而在武漢已經開出了超200家的社區店,下一步將在合適的城市推廣這樣的店鋪模式。與此同時,周黑鴨還將優化近場零售布局,與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生鮮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張宇晨還表示:一個偉大的消費品公司,一定是離消費者越來越近的。周黑鴨接下來會牢牢貼合大眾消費品領域,要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看得到、買得到。

但2022年的業績預告卻揭露了一個殘酷真相:即便做到了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看得到、買得到”,也不代表做到了讓消費者愿意去購買。

向下沉市場以及近場社區渠道轉型固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但渠道的轉換也意味著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的截然不同,因此產品與定價也應做相應的調整。比如新增與新渠道相匹配的新產品,或者產品定價視消費人群的消費水平做出相應改變。

本土化產品創新方面,喜茶是一個值得參照的對象。2021年,喜茶曾在西安、濟南、長沙、中山、深圳、重慶等14個城市推出18款城市限定產品,其中包括西安的甑糕羊乳茶和桂花寬面蛋糕、濟南阿膠蘋果包、長沙的小缽子波波甜酒等各種“地方產品”。

但是與茶飲不同,鹵制品一方面因為配方的獨特性,很難因地制宜改變口味,另一方面,考慮到新口味所需的原材料將對供應鏈帶來新的成本壓力,特別是對于肉制品這類對冷鏈運輸要求高、保質期短的產品來說,推出新品意味著重新調整區域物流動線,成本和風險都比較高。因此,鹵制品下沉,似乎只有“以價換量”這一條路好走一些。但筆者隨機抽取了貴州六盤水、陜西延安、四川自貢3個五線城市發現。美團外賣平臺上這3個城市的周黑鴨分店產品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幾乎一致,定價也相差無幾。其中一款鎖鮮鴨脖產品的定價全都統一為38.9元,僅比一線城市北京地區定價低3.1元,比上海地區低1元。可見周黑鴨進入下沉市場的渠道轉型,更多只做到了“表”,很難觸及到“里”。

至于社區店模式目前來看也尚未見太多成效。根據周黑鴨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周黑鴨全國社區店總數已達561家。但同期周黑鴨的總收益卻由2021年上半年的14.53億元減少約18.7%至2022年上半年的11.81億元。國元國際在研報中指出:“近年為緩解疫情帶來的經營風險,周黑鴨所開設的小而美門店,雖單店模型優秀,但單產相對較低。相對于關閉的曾經單產非常高的樞紐店,雖然做了部分增補但仍然無法彌補大店關店的收入缺口。”

總的來說,周黑鴨墜入業績黑洞,不是一句“價格貴”就能一言以蔽之。而是在整體經營策略和產品創新上出現了問題。未來鹵味巨頭們要想再現曾經的快速增長時代,絕不僅僅是要思考如何應對原材料上漲后的定價問題,還應在產品創新、下沉市場精細化運營上下功夫。“一招鮮吃遍天”的好日子已經過去,鹵味巨頭們必須拿出更多產品和誠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關鍵詞: 馬上評|周黑鴨們賣不動 價格貴不應背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