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總投資170億!上海“握手”大灣區

2023-08-31 08:38:23來源:金融界  

8月30日,“相粵灣區,滬你同行”2023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活動中,長寧區、嘉定區、青浦區駐粵港澳大灣區服務點揭牌,投資上海·滬穗商協會戰略合作啟動。會上還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三區共與18家大灣區相關企業簽約,總投資170億元。


【資料圖】

事實上,長三角和大灣區是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增長極,兩個區域的產業能級高、互補性較強,合作空間非常廣闊。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企業的互動,密切不可分割。近年來,上海的寶武集團、中船集團、中遠海運等企業在大灣區都有大手筆布局;而大灣區的眾多科技企業,如華為、騰訊等,也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不僅如此,兩地區在重點產業發展上也存在較高相似性,汽車、電子、醫藥同是兩地大力扶持的“未來產業”。未來兩地協同,“既可以演奏出不同凡響的“協奏曲”,也能演繹氣勢磅礴的“交響樂”。”

為什么是廣州?

同為中國超特大城市的上海,為何會選擇在廣州舉辦投資推介會?

“上海就應該來。”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告訴時代財經,廣州文化底蘊深厚,產業基礎扎實,整個城市的氣質與產業都跟上海特別契合。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在產業發展方面也有很多好思路、好做法值得上海認真學習借鑒。

劉平表示,上海作為開放的城市,更應該去吸引全球各地,當然也包括國內的資源來上海集聚。加強上海和廣州的產業協作,是優化企業布局、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重要途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進一步搭建溝通橋梁,找到產業的互補點、合作的契合點,推動滬穗產業合作交流再上新臺階。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廣東“推銷團”就曾赴長三角招商,收獲同樣頗豐。公開報道顯示,今年3月7日至8日,廣東省商務廳聯合省直有關部門、珠三角各地市組成“推銷團”,在上海、江蘇舉辦內外資一體化招商活動,深入宣傳廣東省最新投資政策,吸引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報道顯示,在上海的活動中,廣東重點面向總部企業和研發中心開展招商,共吸引超過200家企業參與,其中歐美日韓跨國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30余家,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企業50余家。同時,招商團還拜訪了當地企業20余家。

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有著類似的地理人文氛圍和經濟產業發展。不僅是兩地的主動聯合,外界也一直有期盼“兩地區攜手發展”的呼聲。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教授毛艷華就曾表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兩大區域強強聯手,不僅有利于攻克“卡脖子”的產業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而且能夠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廣西師范大學副教授王修志也認為,長三角和粵港澳兩個龍頭加強合作是長江中上游各省市熱切期盼的。王修志表示,從空間區位看,長江中上游區域是連接兩個龍頭的紐帶,長三角和粵港澳“雙龍合作”是中上游省市發展的重大利好。過去10多年,廣東已通過泛珠三角合作機制,與滇黔川贛湘等長江中上游省區深化了產業和經貿聯系。長三角與中上游省市的合作也有長江經濟帶這一戰略布局。接下來,就看兩個龍頭的鏈主或潛在鏈主能否鏈接區域伙伴,各省市鏈長能否真正促進鏈式合作,由此實現“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發展動力格局。

本次推介會上,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也致辭中表達了同樣的期盼。長三角和大灣區都是生產、服務、科技、資金、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區,互補性強,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創新發展體系。黃天偉表示,作為2023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香港貿發局十分樂意為上海和大灣區提供平臺和服務,助力企業的發展。

兩地產業協作優勢互補

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在產業均有高度相似性。

2019年(2020、2021年兩地區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兩地規模以上工業前十的行業中,就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5個行業相同。

在押注未來產業上,《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列出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5個重點發展領域。而廣州市規劃構建的“3+5+X”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等產業也均在其中。

“合作一定是共贏。”劉平認為告訴時代財經,廣州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這一塊也都有很好的基礎和優勢。而這些產業也確實是上海3+6重點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相信我們通過雙方的合作以后,一定能夠加強產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兩地產業的協同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兩地的合作,能夠打造區域交流合作的新典范。廣州和上海一樣,在人才、技術、資本各個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優勢,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發揮企業、園區、商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力量,能夠加強數據、要素、人才、資本等這些要素的資源配置,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能夠在兩地的優勢庫和布局的優化,來更好的促進要素資源的流動。”

在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看來,上海和廣州都是引領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節點城市,兩個城市產業基礎雄厚,互補性較強,在產業協作方面有非常多的合作可能。

“從傳統產業協作來看,上海和廣州都有汽車、電子、石化等支柱產業,一方面在具體產品領域有互補的空間,另一方面也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兩地通過加強產業交流、協作、投資,將加快完善產業鏈條,促進技術能級提升,實現補鏈強鏈延鏈,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王東認為,從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來看,上海和廣州都是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主力軍。我們將積極搭建對接平臺,推動2地產業鏈上企業之間、新型研發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技術、資金、數據、人才、市場等要素的雙向高效流動,攜手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共同推動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同樣是依海而生,依港而興的城市,劉平對時代財經說,上海和廣州都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雄厚的產業基礎,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質以及合作共贏的胸懷格局。兩地產業協作既可以演奏出不同凡響的“協奏曲”,也能演繹氣勢磅礴的“交響樂”。

據了解,活動現場,上海長寧區與丹尼斯克、貨拉拉等6家新引進重點企業簽約,投資額達51億元。嘉定區與6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62億元,項目涉及汽車“新四化”、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青浦區與6家企業簽約,項目涵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總簽約額57億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