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馬上消費推出首個金融零售大模型 助力重慶數字經濟建設

2023-08-31 14:57:31來源:金融界  

“一個咖啡店的內部場景被AI攝像頭捕捉,并用不同顏色的框標注出每個人和物體。同時顯示出每個人的姓名、年齡、性別、情緒、停留時間、消費金額等信息;每個店員的工作效率、服務次數、工作時長等數據也被統計出來。”這段視頻一經發布引來百萬網友圍觀,甚至連特斯拉CEO馬斯克都在評論區留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馬上消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陸全看來,這段火爆網絡的視頻正是匯聚集群體智慧的體現,過去人們的軌跡和習慣究竟對效率產生怎么的影響是很難提煉出來。如何讓個體智慧變為群體智慧,對于金融零售行業的客服來說尤為重要,而隨著金融大模型的問世,這一難題將得到了解決。

8月28日,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自研的“天鏡”大模型,該大模型瞄準了產業應用,為零售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據悉,馬上消費正在加速訓練“天鏡”大模型這匹“野馬”,通過強化學習和持續學習技術、“魯棒性”技術以及組合式AI系統技術,讓大模型成為懂金融的“專家”。

值得關注的是,“天鏡”大模型除了破解金融行業面臨的難題外,更是馬上消費作為全國消金頭部企業助力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舉措。為此,馬上消費確立了數字化發展戰略,提出“源于AI、擁有AI、應用AI、開放AI”四位一體式的發展策略,為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進行全面創新,成為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重要力量。

金融科技搶灘布局大模型 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

ChatGPT興起所帶火的大模型技術,正受到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關注,吸引了國內眾多金融科技平臺布局大模型技術研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10家機構在金融領域大模型方向進行布局。

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金融科技行業的競爭持續加劇,科技能力成為關鍵突破口。不過,目前大模型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面對現實世界的超預期突發狀況,AI大模型反饋并不穩定,同時個性化的體驗需要個人隱私數據和大模型相融合,對實際應用提出了重大挑戰。

從行業發展需求來看,一方面,目前金融行業開始由增量市場進入到存量競爭階段,面臨著客戶留存難、競爭加劇等難題;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在改善用戶體驗時,普遍存在著“發現難、體驗難、服務難”的問題。

不過這些難題將隨著金融零售大模型的出現而得以解決。具體來看,目前,天鏡大模型正在走向產業深處,其中,匯集智慧、喚醒知識、眾創價值、數字分身等四大核心場景已經應用在日常業務中。

四大核心應用場景的落地,不僅讓金融機構的智能客服具備一對多服務客戶的能力,還降低使用數據門檻以及解決金融機構在提取、利用非結構化文檔中的數據資料的痛點。同時,通過數字分身場景,打造一個不僅有溫度、懂心理,而且還能代替員工完成大量工作的超級助手。

陸全認為,要有足夠的應用場景來供這匹駿馬奔馳和迭代,使用的人越多,評估反饋越多,模型迭代越快,才會越來越好。天鏡大模型從研發開始,就立足于要真正幫助金融企業以及零售金融企業去落地,產生實際價值,這也是馬上消費研發天鏡大模型的基礎。

在馬上消費首席信息官蔣寧看來,大模型在金融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推動構建用戶個性化服務體驗,將有效提升金融領域營銷、運營等,加快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提升應對AI風險能力 加碼技術實現模型可控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金融大模型在落地場景中仍然有限。原因在于,較之于其他領域,金融行業對數據專業性以及在風控、合規、安全層面的要求更高,這也給金融機構在探索垂直領域的大模型上帶來了新的挑戰。

蔣寧直言,生成式大模型最大的問題是滿腹經綸,一旦要落地到對精準度要求甚高的產業,這種不確定性將是致命的。對合規工作要求甚嚴的金融機構來說就更是如此。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持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通用大模型對文本語言比較重視,對數字卻不敏感,因此ChatGPT“經常亂說”,而金融數據又多為結構化知識圖譜,因此大模型在金融領域有很多挑戰。

具體而言,在金融行業的關鍵任務和動態系統里,面對現實世界的超預期突發狀況,當前的大模型反饋并不穩定;金融行業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體驗時,需要個人隱私數據和大模型相融合,涉及到數據合規和安全問題;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一直存在“數據孤島”問題,大模型要求構建增強學習的網絡化平臺,并持續貢獻數據和反饋,但目前背后市場的數據生態是割裂的。

圍繞這些行業痛點和難點,馬上消費正在加速訓練“天鏡”大模型這匹“野馬”。目前,已形成“三縱三橫”的大模型發展技術布局。其中,在“三橫”能力維度,包括持續學習、模型控制、組合式AI,使得系統越用越聰明,實現持續自我學習和成長;在“三縱”場景,包括實時人機決策、多模態大模型、數據決策智能,幫助大模型排除噪音以及干擾性問題,在突發和不可預期情況,更穩定、更安全可控。

據馬上消費方面介紹,該公司目前有1.79億用戶、超2000個模型以及超10萬個變量數據和近50PB的多模態、高質量的數據等,通過在這些自身數據上做模型精調對齊訓練,同時再用推理加速技術實現模型可控,這將成為其核心競爭能力之一。

在這背后是,馬上消費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它們為天鏡大模型技術的成長、應用提供了支撐。公開數據顯示,8年時間里,馬上消費累計研發投入已超30億元,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超過1400件,已公開發明專利1006件,行業占比達52.29%。今后5年,馬上消費計劃科技投入50億元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楊新民表示,隨著大模型的開放開源,深度合成技術的非法使用存在加速積聚的風險。而馬上消費率先在金融領域進行原創性探索,加碼技術實現模型可控。

開放生態多場景應用力重慶數字經濟發展

在數字金融的下半場,數字金融企業已不再局限于對于互聯網的深耕,而是深入到經濟血脈之中,與產業各場景更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跨行業、跨地域的聯通。

不難看出,隨著天鏡大模型在產業應用落地,馬上消費推進技術能力輸出的決心進一步顯現。實際上,馬上消費早已搭建了“場景+科技+開放”的數字化平臺戰略。截至目前,馬上消費已助力200家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覆蓋主流消費場景超200個,達成合作的商戶超100萬。

近日,重慶市召開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不斷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行水平,推動金融與國家重大戰略、現代化產業體系等融合發展,推進金融資源向中小微企業、向基層群眾精準服務。隨著馬上消費天鏡大模型的正式啟用,有望成為推動該工程落地實施的重要新引擎。

據馬上消費方面透露,天鏡大模型可利用最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零售金融行業的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增強智慧化運行水平。

事實上,今年以來,重慶市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全市工作重點之一,馬上消費通過數字金融為該經濟圈建設打開了新的突破口。在日常生活中,馬上消費利用自研的大數據風控技術,有效解決了“新市民”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上,馬上消費通過“金融+農村場景+服務”的模式,推動農村金融進一步普惠,同時還利用精準營銷等方式,帶動農村消費提質升級。一系列舉措不難看出,馬上消費正在助力數字重慶建設,推動重慶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