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全球視訊!國君宏觀解讀12月政治局會議:穩增長重回首位

2022-12-07 21:30:12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資料圖】

導讀

本次會議釋放出五點信號,會議對“穩增長”定調的升溫,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內外活力激發,執行問題治理等都要基于防疫政策優化的背景中理解。對于沒有提及的地產與雙碳關鍵領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概率會進一步明確。在穩增長重回首位的階段,我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產業政策落地。

摘要

1. 理解本次會議要放到防疫政策優化的背景中,會議對“穩增長”定調升溫、政策配合、內外活力激發、執行問題等都是基于防疫優化后的判斷。會議釋放出五點信號:(1)穩增長地位提升。“經濟增長重回疫情前水平”是2023年政策追求目標之一;(2)宏觀政策環境更加友好。財政政策要“提效加力”,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圍繞科技自立自強;(3)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對外資的吸引與利用;(4)力爭激發社會活力,這點要放在“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中去理解;(5)強調糾治執行問題,未來防疫優化過程中依然會出現“糾治”情況。

2.財政貨幣環境友好,會議沒有提出增量的政策工具,亮點提法是“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

1)二季度疫情沖擊之后,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增量政策工具已經推出很多,部分政策效果有限或仍處于觀察期,現階段財政貨幣政策難有新的增量工具推出;

2) “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貨幣配合財政”將會是23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著力點,例如央行PSL為政策性銀行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3.產業政策更值得期待,表態延續二十大精神,預示著23年有兩個重要的產業投資方向:

1)核心是科技攻關自立自強,新型舉國體制推動的半導體產業鏈;

2)逆全球化,“能用但還不好用”的相關軟硬件國產化率提升行業。

4. 擴內需方面,會議在繼續強調“投資的關鍵作用”的同時,增加了“消費的基礎作用”的表述,這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1)預計23年制造業和基建投資增速在政策支持下將維持韌性;

2)促消費政策有望在疫情逐漸趨穩后推出,看好高收入群體和疫情重災區主導的可選消費和場景消費,例如地產后周期、食品飲料、服務等。

5. 本次會議沒有提及互聯網平臺、房地產、“雙碳”以及“動態清零”。大體來看,互聯網平臺問題不是當前核心矛盾,我們前期提及資本無序擴張問題處于收尾階段。我們預計地產和雙碳定調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更明確的表述,目前地產“穩中有升”態度不會變化,但“房住不炒”早已在二十大報告中列明,在經濟正常化階段,雙碳領域工作推進不會降溫,結合外部國家經貿合作和內部能源體系轉型繼續發力。目前來看,對市場預期更大的增量在于產業政策的落地,特別是科技自立自強。

目錄

正文

1. 會議精神整體解讀

本次政治局會議延續二十大精神,很多新表述要放在防疫政策優化的背景里來理解,整體釋放出五點信號:

(1)穩增長的地位提升。“經濟增長重回疫情前水平”是2023年政策追求目標之一,核心在于防疫優化之后,對經濟的期待和要求也將不同。會議中的一些新提法:

“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意味著后續提升市場預期的政策信號仍將延續。“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著力穩就業穩物價”,到穩增長再次提到靠前位置,體現了對于經濟增長的強調。

“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表明了2023年的政策抓手,以投資和消費為代表的內需將是后續發力點。具體來看,房地產投資大概率延續穩中有升的政策基調,基建投資穩住2022年以來的增量效果,制造業投資配合產業政策是重要增量領域。促消費政策也將配合防疫政策的優化同步推進,短期的潛力目標群體依然集中在中高收入人群。

(2)宏觀政策環境更加友好。財政政策要“提效加力”,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圍繞科技自立自強:

2023年在疫情升溫階段,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信號明確,同時貨幣政策環境也將配合高質量發展和穩增長,強調精準和有力,信用引導方向配合高質量發展,有力政策從量和價的工具配合穩增長和防風險。

產業政策初步釋放信號,更多信息需要等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大方向圍繞科技自立自強,以及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后續產業政策主要在于科技突圍,其次是保證供應鏈生產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3)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對外資的吸引與利用。對開放的表述更加強調吸引和利用外資。配合防疫政策的優化來理解,吸引外資利用外資會更加順暢,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對外資引入的相關配合工作。

(4)激發社會活力。會議強調了“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核心在于對全社會層面的活力進行強調,這一點要在“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背景中來看,符合政策方向的產業和二十大精神的領域,大力激發活力、敢想敢干。

(5)會議通稿提及反腐敗斗爭還遠未到大功告成,強調整治執行問題。強調“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緊盯工作中層層加碼、麻痹松懈、任性用權、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科學精準靶向整治”。對于過往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的非常重視,配合當前疫情政策的調整來看,防疫在放松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可能依然會出現糾治行為。

本次會議沒有提及互聯網平臺、房地產、雙碳以及“動態清零”表述。大體來看,互聯網平臺問題在當前不是核心矛盾,我們前期提及資本無序擴張問題處在收尾階段。我們預計地產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更明確的表述,目前“穩中有升”的定調不會變化,但“房住不炒”早已在二十大報告中列明,大方向明確后防疫表述整體淡化。

總結來看,會議對“穩增長”定調的升溫,政策配合、內外活力激發,執行問題治理等都是在防疫政策優化的背景中進行定調。目前來看,對市場更大的增量在于產業政策的落地,特別是科技自立自強。

2.疫情防控:淡化表述,持續優化

與4月和7月政治局會議相比,本次會議對疫情形勢和防控措施的著墨明顯減少。與疫情相關的表述只有兩句,一是“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與4月和7月政治局會議相比刪除了總方針的表述。

我們認為疫情防控持續優化的大方向確定。防疫優化“20條”出臺后,各地不斷縮小疫情管控范圍,但奧密克戎的高傳播力也導致全國確診病例出現大規模上升;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和20條中的部分舉措可能已經難以適應疫情后續的新形勢變化,新版十條同步落地,整體優化特征明顯,防疫優化“開弓沒有回頭箭”,但是“因地制宜”的政策執行格局短期依然不會改變,若第十版疫情防控方案推出,則有望統一規范各地“各自為戰”的狀態,進一步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3.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定,強調協調

會議對財政貨幣政策著墨不多,總的要求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提增量的政策工具,亮點提法是“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對此我們認為:

第一,二季度疫情沖擊之后,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增量政策工具已經推出很多,部分政策效果有限或仍處于觀察期。財政政策方面,下半年先后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億專項債限額盤活、設備更新改造低息貸款等,資金在陸續到位,等待形成實物工作量;貨幣政策方面,年內降準降息的政策效果有限,類“流動性陷阱”根本改變。因此,此時的財政貨幣政策難有新的增量工具推出。

第二,會議強調“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我們認為“貨幣配合財政”將會是23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著力點。在傳統貨幣政策陷入類“流動性陷阱”的背景下,財政政策相對更加有效,但在政府債務風險加大的環境下,貨幣需要配合財政來實現宏觀調控目標。9月以來央行重啟PSL,為政策性銀行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其投資重大建設項目;3個月來新增凈融資已經達到6300億元。我們預計類似的“貨幣配合財政”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模式在23年將得到延續。

4. 產業政策更加值得期待

會議強調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是對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經濟安全的延續。從產業政策來分析,23年有兩個重要的投資方向。

一是“還不能造”的“卡脖子”行業,新型舉國體制推動下將加大研發力度。會議強調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二十大報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就是國家安全、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認為23年對目前“還不能造”的“卡脖子”行業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主要方式是中央加杠桿,通過政策性金融工具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半導體等行業最為受益。

二是逆全球化時代,“能用但還不好用”的行業,在需求型產業政策的催化下有望迎來確定性需求。全球化時代,制造業投資表現較好的領域是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行業,通過外需的增長刺激國內資本開支;但當前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逆全球化時代,建立自主可控的國產化產業鏈供應鏈符合國家安全的需要。10月推行的設備更新改造低息貸款明確了重點支持的10個領域,都與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相關,其中國有資本占比較高的教育、醫療等行業受到政府采購設備國產化率的規范限制,同時政策也鼓勵民營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預計都將產生確定性的國內需求。

5. 擴內需:消費是基礎,投資是關鍵

會議在繼續強調“投資的關鍵作用”的同時,增加了“消費的基礎作用”的表述。在擴大內需方面,會議延續了二十大報告表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并提出“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與之相比,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7月政治局會議則未提消費的作用。

投資和消費并重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預計23年投資將維持韌性,促消費政策值得期待:

投資方面,22年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望實現10%以上和9%以上的高增長,預計23年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速略有回落但維持韌性,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低息貸款等政策工具還將對投資持續形成支撐;

消費方面,預計23年二季度以后疫情的沖擊會逐漸減弱,下半年隨著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化,消費者信心得到提振,預防性儲蓄加速釋放,地產銷售回暖,消費空間將會打開;同時促消費政策也有望在疫情逐漸趨穩后推出,看好高收入群體和疫情重災區主導的可選消費和場景消費,例如地產后周期、食品飲料、服務等。

關鍵詞: 政治局會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