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好醫生為什么越來越少?|鈦空時間

2023-03-28 18:38:51來源:鈦媒體  

?現代人是越來越離不開醫院了,生老病死,每一環節幾乎都與醫院難解難分,我們在醫院里誕生,從此常常出入其中,年老時去得更勤,最后還往往是在醫院里告別人世,在我們的生活中,醫院、醫生、醫學占據了太重要的位置。然而,醫院帶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卻是如此稀少,女人分娩,病人求醫,老人臨終,都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最需要人性的溫暖。

都說“醫者仁心”,在疫情的特殊時期,“脫去以往的白大褂,身穿厚重的防護服,臉上滿是深紅的壓痕,手掌被汗水泡到起皺……”。這是醫生特別的模樣,日夜兼程的抗“疫”之戰讓他們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束光,但培養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真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統計,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只有10萬人能穿上“白大褂”執證上崗,為什么醫生的上崗率這么低?

01.超長前期培養期難以堅持

據統計,超半數規培醫生表示月薪不足五千元,這讓很多中國醫生的職業倦怠從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畢竟中國的醫生培養制度與其他國家不同,對于中國醫生來說,近十年的的求學路讓他們與同齡人的步調并不一致,可能面臨同齡人與自己收入差距巨大的情況。

02.醫患比例失調

中國醫生與總人口比例僅為 1:667,低于西方 1:225,醫生的比例低,意味著每一位醫生所承擔的診療任務、工作時間都會增多,由此產生負荷狀態。

同時,中國存在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吸收著附近省市的患者;三級醫院也在吸收本該去基層醫院就診的患者。這讓原本就負荷工作的醫生們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03.醫療暴力事件

除了醫生人數不足,另一個特殊性的原因就是,中國醫生面臨更多的醫療暴力事件。

中國醫療暴力案件雖然在逐年下降,但是因心懷不滿的患者及其親屬行兇而受傷、致殘甚至死亡的醫患沖突還是時有發生。

醫生比例低、工作負荷大,醫患暴力糾紛等等綜合原因,進而出現的職業倦怠又讓一些醫學生放棄從醫。

04.素質培養

愛心和醫德不是孤立之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來的。在這方面,我們的醫學院確實存在著缺陷。醫學生課業繁重,除了許多必要的課程、背誦的書籍,還得花上大量的時間去做實驗,經常晚上都要去上課。在如此緊湊的壓力下,醫德乃至人品教育幾乎就只能依賴于原生家庭。

想成長為一名真正德技雙全的醫生,太難了!他們不僅要度過漫長的求學生涯,還要面臨經濟、年齡等等壓力,在這樣的負面影響下,一個人還能有多大的熱情成為一個好醫生呢?

而真正醫學院培養出的醫生中,有多少是有良知和教養真正的知識分子,又有多少是穿白大褂的蒙昧之人?

這本《醫學院的導師制》書中運用大量實例,幫助每一個人深刻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導師制,如何培養醫學職業精神。針對適用于不同人群(如醫學生、住院醫生、臨床教師和臨床研究者等)導師制提供了指南,關注針對特殊人群導師制的問題,從不同專家的經驗和角度思考如何成為榜樣以及如何指導他人取得事業成功。

寬博士獨家解讀此書,幫助大家理解醫學行業運行的底層邏輯,探討醫生這個職業的價值以及大家對這個行業所存在的一些困惑,并給予想投身醫療行業的年輕人未來如何得到發展的建議。

點擊加入「寬博士書友會」,觀看《醫學院的導師制》完整版精讀視頻看“大醫精誠”背后的人間百態!

點擊閱讀寬博士全年書單推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