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安寧股份為何要做6萬噸“鈦項目”?|鈦媒體調研

2023-04-10 08:41:27來源:鈦媒體  

來源于視覺中國

于安寧股份(002978.SZ)而言,上市三年以來,最受關注的事項便是50億元的定增項目,即“年產6萬噸能源級鈦(合金)材料全產業鏈項目”,自該項目披露以來,諸多投資者詢問項目進展等。近日,鈦媒體APP前往安寧股份展開調研,針對該項目的前景、進展以及技術儲備等展開調研。


(相關資料圖)

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安寧股份已具備海綿鈦、鈦材等相關核心技術和研發團隊,且下游的客戶也有相應的儲備,同時在規模化效應以及電力成本優勢下,公司將有效降低鈦材成本。

鈦材產量、需求量均快速增長

去年9月份,安寧股份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用于“年產6萬噸能源級鈦(合金)材料全產業鏈項目”,該項目總投資72億元,建設期2年。具體建設內容包括:海綿鈦及配套生產線、鈦(合金)材料鑄錠生產線等。

對于上述項目的進展,公司相關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目前已經在進行場坪建設,手續辦理后就可以進行主體廠房建設了。”

上述融資項目出爐后,市場爭議較大,爭議點在于公司在2020年4月份上市時,IPO募資11億元用于“釩鈦磁鐵礦提質增效技改項目”“潘家田鐵礦技改擴能項目”等,僅2年多時間,公司便拋出50億元的巨額再融資項目。

據悉,此次定增的認購者不超35名。上述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已有意向投資者前來交流,比較看好該項目的前景。

事實上,安寧股份發展鈦材背后的邏輯很簡單,首先便是原料優勢,鈦媒體APP了解到,攀西地區鈦的儲量占中國鈦資源儲量的93%,安寧股份目前已具備55萬噸/年鈦精礦的產能。

截至目前,安寧股份是中國最大的鈦原料生產銷售商之一,“縱向延伸產業鏈”是公司長期戰略之一。而延伸至海綿鈦、鈦材領域的原因,上述公司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則是出于看好鈦材領域的發展前景。

上述人士表示,隨著國內關于鈦材的技術不斷突破,目前海綿鈦等正處于爆發初期。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等數據顯示,國內海綿鈦產量從2016年6萬噸增長至2022年17.69萬噸,產量增幅達194.83%。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分會出具的《2020 年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在當前國家鼓勵科技創新和內循環的大背景下,2020年比2019年國內鈦材需求量同比大幅增長了50.7%,創近六年來增幅新高,預計鈦材在高端領域的需求在未來還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意欲降低鈦材成本,擴展鈦材應用領域

行業來看,國內目前海綿鈦、鈦合金領域發展較為分散。信達證券分析認為,國內廠商方面,據百川盈孚統計,產能超過2萬噸的海綿鈦企業主要有龍佰集團、攀鋼釩鈦、湘晟新材、百盛鈦業、金達鈦業、遵義鈦業、雙瑞萬基等,產能分別為5萬噸、3.5萬噸、3萬噸、2.5萬噸、2.5萬噸、2.3萬噸、2萬噸,因此,在不考慮其他企業擴產的情況下,安寧股份6萬噸產能建設完畢后,將成為全球海綿鈦最大的生產商。

“在規模化、標準化、全流程等因素加持下,鈦材成本較目前分散、零星生產的成本預計將下降5%-10%,考慮到攀西地區其他有競爭優勢的生產要素,成本將更具備優勢。因此在高端不銹鋼等民用、醫用領域,將形成較強的競爭力。”上述公司人士對鈦媒體APP分析道。

之所以與高端不銹鋼比較,是因為鈦材成本得到控制之后,能夠大面積替代高端不銹鋼的應用場景,擴展應用領域,如消費領域的保溫杯、餐具等。“目前用鈦材做的保溫杯,都屬于高端消費品系列,價格偏高。”上述人士表示,盡管價格偏高,但由于鈦材具有對人體無害等特點,在消費領域仍有較為廣闊的市場,成本降低后,對應的市場空間將更大。

不僅是消費領域,鈦材能廣泛應用于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建筑、醫學、日常生活用品等行業。行業人士表示,鈦材存在品質不穩定、成本較高、大批量穩定供應不足等問題,都影響了鈦材應用的有效推廣,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高端市場需求。

據鈦媒體APP了解,上述成本降低的預估不僅來源于規模效應,也來源于電力成本。公開資料顯示,電力是鈦材的主要生產成本;攀西地區擁有豐富的水電、光伏、風電等綠電資源,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征收的碳稅不會增加公司成本,與非綠電企業比,優勢更加明顯。同時,綠電優勢也有利于未來相關產品的出口。

技術方面,上述公司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近十年海綿鈦相關技術發展迅速,公司經過長期的技術研發投入,已掌握了規模化生產海綿鈦及鈦材的先進技術,并已組建高水平技術管理團隊。公司已具備大規模生產高品質海綿鈦、鈦材的能力。

下游客戶方面,上述人士表示,從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超過二十年的安寧股份,在鈦材領域已有相關積累,目前公司在下游多個潛在領域都做了調研,很多客戶對該項目都比較感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調研中,提及公司2023年業績展望,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隨著疫情的結束,房地產復蘇疊加基建項目重啟,預期鈦精礦和釩鈦鐵精礦行情較2022年將有所好轉。(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張海霞)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