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看“火箭”“衛星”“大飛機”!就在清華這一新開放廣場

2023-06-04 21:37:52來源:清華大學  

北京時間6月4日6時33分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

于7時9分安全順利出艙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安全出艙并接受總臺采訪

(來源:央視新聞)

祝賀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

圓滿完成在軌所有工作和任務

并成為執行出艙任務次數最多的乘組

清華校友費俊龍、鄧清明

以及四上太空、創造歷史

目前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清華校友景海鵬

你們都是清華人的驕傲!致敬!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太空會師”,其中有三位清華校友,分別是景海鵬、費俊龍、鄧清明。

(動圖來源:央視新聞)

最近你的朋友圈

是不是被這些好消息刷屏了

航空航天領域捷報頻傳

我國科技成就振奮人心

只看新聞不過癮

你是不是也想近距離感受一下

空天飛行器的魅力?

這里這里

清華大學校園內全新開放

空天基石航院文化廣場

讓你與空天科技零距離的愿望

立馬實現

飛機、火箭、衛星、航空發動機

矢志空天的理想在這里譜寫

力學、熱科學、航空宇航

學科基礎的力量在腳下延展

走,跟我們一起先睹為快!

扶搖長風渡展翼啟征程

這里有鷹擊長空的魄力

殲-11戰斗機

殲-11戰斗機是我國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的Su-27SK雙發單座重型戰斗機,經改進后也可以使用各類國產武器和電子戰設備。

“鶻鷹”飛機

“鶻鷹”飛機是航空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中型多用途第四代隱身戰斗機。飛機采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布局,具有多任務、強態勢感知、高機動、高生存力、大作戰半徑、先進綜合保障等特點。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院士為“鶻鷹”飛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天院士196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隱身專業領域的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奠基人、殲八系列飛機和殲十一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我國四代機背景項目課題主要負責人。

FBC-1“飛豹”殲擊轟炸機

FBC-1“飛豹”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研制、自行生產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殲擊轟炸機,擁有多種“獨門武器”,是一種雙座雙發動機的多用途全天候戰斗轟炸機。“飛豹”總設計師陳一堅院士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系,他一直從事飛機設計工作,除“飛豹”外,還曾參加殲教一、強五、運七等十多個型號的設計和研制。

殲-20戰斗機

殲-20戰斗機是一款由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諸多優勢。殲-20于2011年首飛,2017年開始裝備空軍,是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

除各類戰斗機模型外,這里還展示了眾多民航客機模型。服務民生,守護空天,義不容辭。

投身浩瀚蒼穹,欲上九天攬月

這里記錄了中國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征程

長征一號丁運載火箭

長征一號丁運載火箭(CZ-1D)是長征一號火箭的改進型號。長征一號(CZ-1)是我國首枚運載火箭,于1965年開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成功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展的基礎,拉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序幕。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CZ-2F)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款用于運載宇航員進入太空的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的特點。該火箭的首任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在1952年報考了清華大學航空系。現任也就是第五任總設計師容易研究員,2006年畢業于航院工程力學系,也是航院校友在我國航天科技領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CZ-5)是我國目前研制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之一。

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七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也是中國“三步走”空間發展戰略的第二階段。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中國的新篇章。

厚植強基礎 窮理以致知

這里更寫下了科技自立自強的誓言

渦噴7系列發動機

渦噴7系列發動機是一款軸流式雙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服役飛機動力裝置。該發動機由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公司/沈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公司制造生產,為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重力與大氣科學衛星

2020年8月6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研制的我國首個重力與大氣科學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現了我國重力與大氣科學專用衛星零的突破。該衛星的主要目標是進行低軌大氣密度和長波重力場聯合探測,可實現厘米級精密定軌、高精度大氣密度探測和重力場有效階數恢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技術價值。

這么多炫酷的展品

你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想去現場一探究竟?

空天基石航院文化廣場

位于蒙民偉科技大樓北樓南側下沉廣場

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

我國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的累累碩果

也能深深感受到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上

永不止步的探索和追求

多個航模

來自于學生航空創新實踐基地

思維創新于實踐中展翅翱翔

多項成果

經由師生通力付出

自立自強在代際間薪火相傳

立德樹人為基

頂天立地為要

現如今

航天航空學院的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

載人航天、中國空間站建設

探月工程、國產大飛機設計

旋爆發動機、新型衛星研制等

為推動我國航天航空技術進步貢獻力量

空天基石航院文化廣場展品

探索浩瀚蒼穹

逐夢星辰大海

這不僅僅是航院人的夢想

更有多院系、多專業、多學科

交叉合作、步履不停

無數清華人

在我國從航天大國

加快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道路上

在“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科技實力顯著提升”

進程中

孜孜求索、屢立新功

相信呼喊出“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錚錚誓言的“清”年一代

也一定會在前輩奮斗精神的感召中

腳踏實地、潛心力行

“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

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于言,

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