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環球動態:玩家增多、成本下降,戶外無人清掃處爆發前夕?

2023-03-09 18:37:26來源:鈦媒體  

最近,自動駕駛領域再添一名阿里系成員。

原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負責人陳俊波(歌德)離職創業,與前阿里機器人CEO谷祖琳、達摩院某團隊負責人、浙大網新恒天VP王健共同創辦了一家叫做“有鹿智能”的公司,主要做戶外清潔機器人。

看起來,阿里系似乎偏愛無人清掃。2022年初,原阿里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離職的消息不脛而走,隨后被證實已在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新公司名叫“新生紀”,已經獲得來自高瓴資本、光速中國的數千萬融資。


(資料圖)

伴隨著多年的市場教育和打磨,戶外無人清潔領域正在涌現出爆發的征兆。從智能駕駛切入的易咖智車也在上周發布了7款產品,涉及三大場景,其中之一就是戶外清掃。談到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時,易咖智車向鈦媒體App表示,無人環衛是另一個接近規模化應用的場景。

千億規模,四類玩家涌入

根據環境司南預測,2025年全國道路清掃運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748億元。

在千億級的需求面前,上馬戶外無人清掃車/機器人劃算嗎?劃算。根據環衛機器人公司盈峰環境在湖南省長沙市的某項目為例,該區域為居民區,包含背街小巷、學校等多種作業場景,以往采取純人力作業方案,需要65名工人;引入8輛智能小型環衛機器人裝備后,僅需要15名環衛工人和8名安全員。整個作業隊伍人員縮減了64.6%,年度綜合成本降低了38.8%。

戶外無人清掃領域主要涉及市政普通道路、街道場景,公園、工業園區、學校等場景,以及城區高架、橋梁、隧道場景三大類。市場規模大,作業環境惡劣,招人和用工管理難,同時車輛行駛速度慢、作業路線重復固定,使得戶外無人清掃成為目前無人駕駛快速落地的理想場景之一。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低速無人駕駛所需要掌握的技術、控制以及安全考慮指數的層次相對不是很高,因此更好進入。

雖然相對高階公開道路場景來說,戶外清掃場景的技術要求并不算艱難,但在非特定道路上運行,路況復雜風險較大,對于車輛/機器人的感知、決策、控制等能力要求較高。

究其技術本質既要有低速自動駕駛技術,也就是由運動控制模塊支撐無人車/機器人的移動和避障;又得負責地面清潔功能的實現,包括監測清潔質量、軌跡規劃等。

易咖智車清掃車

技術和場景的雙重要求,也讓現在市面上的玩家多從這兩個角度切入。

第一種就是傳統的環衛公司,比如龍馬環衛、盈峰環境,他們主要是選擇與科技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自研、收購相關技術團隊的方式,比如龍馬環衛就選擇與于萬智駕合作。

第二種是自動駕駛公司,這類公司核心團隊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一定技術積累,提供戶外無人清掃產品及服務,比如仙途智能、易咖智車、智行者;第三種是機器人背景的公司,以高仙機器人和酷哇機器人為代表,這類公司早前定位于室內機器人技術和產品,近年來也逐步開始轉向戶外場景;最后一種是AI公司,比如深蘭科技,定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戶外清掃只是其 AI技術 應用的一個場景和方向。

后面三種主要是新興的科技公司,商業模式也主要還是以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為主,也有一些企業會著手自建運營服務車隊,直接與政府管理部門、業主方合作,向甲方售賣車輛(含技術服務)或提供無人環衛服務。

爆發前仍有“減速帶”:成本和標準

雖然戶外清掃領域的前景看好,但是準確的說,目前仍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狀態。

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個問題就是成本問題。戶外清掃車/機器人需要配備激光雷達、深度攝像頭等設備,成本暫時仍然處于較高水平,這還不包括后期的維護。易咖智車CEO舒亮提到,一輛無人清掃車相當于3個清潔工1年薪資。

當然他也提到,如果量上去了,經濟模型會更加亮眼,并且隨著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和規模化生產,相關產品的綜合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

但是在當前并未大幅起量的時候,如何控制成本呢?易咖智車聯合創始人、VP柏俊波表示,“今年重要的命題就是大家都在討論如何降低成本,怎么降低物料成本BOM的成本。”

實際上在當前還沒有特別大量的情況下,柏俊波認為,從整個環節尤其是從產品定義和設計成本去降本,可能比物料的降本具備更重要的意義,比如可以盡量剔除與裝備效能無關的功能,包括多余的外飾件,多余的交互屏,還有一些為了好看漂亮而加上去的鋁合金輪胎等。

成本并非唯一問題,另一個是標準。

戶外清掃產品屬于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環衛裝備三個領域融合的產品,目前產品和技術還缺乏相應的行業與國家標準。

一個非常具體的體現就是,現在市場上沒有辦法確定這個產品屬于哪一個類別。因此,“這個產品做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或者什么樣的質量等級呢?車輛本身具備低速、輕載、城市道路的特性,是否能用乘用車的標準去做?是否把所有的性能指標和質量等級定成一個?”柏俊波說道。

另外,一些戶外清掃產品的工作范圍處在公開道路上,如果發生碰撞、糾紛又該如何定責?管理體系不明晰,出臺相關政策與標準也迫在眉睫。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中對無人駕駛過程中的權責問題推出了一定的標準:無人駕駛車輛可在“不配備駕駛人”的情況下上路,并且,駕駛責任將由無人駕駛系統承擔。此外,還針對低速無人小車等被相關準入標準漏掉的產品,條例也提到,允許通過專家評審,為其建立豁免機制。

戶外清掃車/機器人雖然面臨著種種困難,但從長遠來看,其未來發展潛力無疑是占據上風。尤其是在國內戶外清潔工作者平均年齡老齡化的現狀中,面對高溫、高風險的交通路段或環境狀況時清掃工作的風險性不言自明,加上絕大部分清掃工作具有一定的機械性、可重復性,用戶外清掃車/機器人代替人工清掃仍是大勢所趨。(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編輯|張敏)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