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用家鄉烙油餅、疙瘩湯和大鍋菜招待張杰

2023-05-26 14:49:56來源:頂端新聞  


(資料圖片)

#給張杰當美食導游# 用家鄉烙油餅、疙瘩湯和大鍋菜招待張杰頂端作家造星計劃 鄭來福 張杰來鄭州開演唱會,作為東道主我推薦他去哪兒吃?我看了幾個人跟帖,有人說胡辣湯、燴面,有人說油條、水煎包,還有說牛肉盒子,甚至還有人說巴奴。巴奴是什么東東(西),還真不知道。 鄭州人是好客的,客人來了就要做最好吃的飯菜,這才是待客之道。我想了想,就用家鄉烙油餅、疙瘩湯、大鍋菜招待,這都是鄭州民間的美味佳肴,饃、菜、湯全有了。 在家鄉只有最尊貴的客人才會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張杰是遠道的客人,只有拿這樣飯菜招待最合適。 先說烙油餅,它類似于手抓餅,但比手抓餅好吃多了。我小時候最愛吃就是母親做的烙油餅。 誰要是吃了這種烙油餅,一輩子就忘不了它的味道,想起來就會饞得流口水。張杰吃了肯定滿意,吃了這回還會想吃下一會。 我來說說它的做法。這種烙油餅用的工具是兩頭尖的小搟面杖,和用鑄鐵的、圓形的、中間略凸起而周邊低三條腿的鏊子。 烙油餅必須是白面,油是豬油煉成的,這種油吃起來很香,小磨油(香油)沒有它香味純正,還有當地的小蔥。 做的時候,先把面和好,放在面板上,用搟面杖搟成5厘米厚的餅,把煉好凝固豬油和切好小蔥均勻抹在上面,然后把面餅卷起來,卷成長長圓形。 最后掐成一個個拳頭大的面團子,把面團子用搟面杖搟成大約3厘米厚的圓餅,就開始烙油餅了。 把三條腿鐵鏊放在三塊磚上面(鏊子腿短需要磚墊),不能太高,太高了鏊子受熱不均勻,太矮了火燒不起來。 把圓餅放在鏊上,就開始燒火了烙油餅,柴火最好是麥秸稈。 這時想起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烙油餅的面是麥子做的,用麥秸稈烤燒油餅,它們都是同根生的。麥秸桿要燒得旺,這樣才能把油餅烙熟 ,相煎就得急一點。 烙油餅是個技術活,要掌握火候和面餅熟的程度,這樣烙出來的餅最好吃。小時候能吃上母親做的烙油餅就是最大的福氣。 疙瘩湯妻子也會做,這種湯養胃。大鍋菜她也做過,不過沒有母親做的好吃。 大鍋菜是很講究的,大鍋菜食材有燜子(用粉條、芡、雞蛋、肉湯等做成的)、油炸過的豆腐、綠豆丸子、大肥肉、粉條、白菜等等。這種正宗的大鍋菜真的很好吃,在這樣我就不多講。 賣了關子,你要是感興趣,以后會寫文章告訴,要耐心等呢。 鄭來福 退休干部 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人才庫認證作家,從1998年發表作品,在《法制日報》《大河報》《鄭州日報》《鄭州晚報》《東方今報》《大家文摘報》《新民晚報》《南方周末》《雜文月刊》《雜文選刊》《益壽文摘》《莫愁》《民主與法制》《生命時報》《健康時報》等報刊發表上千篇作品。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